李白一首只有6句30个字的唐诗,“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

中国古典诗歌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语言的凝练性。毕竟对于这样的古诗来说,20个字、28个字就是一首完整的诗歌,若没有语言本身的凝练与蕴藉,是没有办法表现出完整内容的。

但是,一些诗词艺术手段比较高超的诗人,却能够带着镣铐跳舞。用自己的才华在诗词本身的种种限制之中,却玩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比如今天我们所分享的李白一首只有六句30个字的唐诗,被评为“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读起来很有味道。且看: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子夜吴歌·冬歌》,《子夜吴歌》是李白的一组组诗,一共有四首,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文选取的是冬日季节。这一组组诗主要表达的就是征夫思妇的情感,尤其对于思妇情感的表达更为精彩。

开篇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有着强烈的戏剧冲突的情景当中。在当时征夫为国家出力,衣着还是需要家人做好送到的。“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到了冬天的时候自然需要棉衣,然而“驿使”带去棉衣的时间很紧张,因为“明朝”就要集中发运,所以今天晚上一个晚上就要缝制出来。

所以这个在家的女子要“一夜絮征袍”,一个晚上不能睡觉,要赶制出来,否则就要耽误在远方的丈夫冬天的穿着了。但是这寒冷的天气确实冷啊,思妇“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穿针引线这手都冻得不听使唤,也就更不必说又拿冰冷的剪刀来裁剪衣服了。

最后的这两句表达思妇对于远方丈夫的思念和关爱。“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用了一夜的时间做好的棉衣,明天就要运出去,但是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到丈夫的手中,穿在丈夫的身上呢?

这首古诗只有6句30个字,但是对于思妇的那种心理描写的非常细腻。一方面是“素手抽针冷”,另一方面又巴不得衣服赶快到丈夫服役的地方。这矛盾的心里体现出了思妇对于丈夫的关爱,也表达出了底层人们最真切的情感。

但是从这首古诗的通篇字眼来看,没有什么生僻字,内容也非常平实。但是其中却蕴藏着无穷的意味。也正是因为此,明朝文论家胡应麟在他的《诗薮·内编》当中,评价此诗“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