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都有哪些发明创造你知道吗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极具有代表性,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汉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中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9年-23年)与更始帝时期(23年-25年),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还有蜀汉;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定都洛阳。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因此,常被称为“强汉”,并与后来的唐朝并称“强汉盛唐”,唐朝人亦有“以汉代唐”的现象。汉朝与公元前一世纪兴起于意大利半岛的罗马帝国东、西遥相并立。后世多将汉朝和约略同时期在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强大帝国[2]。在汉武帝期间,又开疆拓土,汉朝陆续攻灭南越、闽越、卫氏朝鲜,在河西走廊和西南夷聚居地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今西藏、东四盟、吉林、黑龙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国外,基本上包含现今辽宁及长城以南在内的中国疆域。

汉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内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广达600万平方千米。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韩邪单于至10年的乌珠留若鞮单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占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在后世,汉人成为中国人的自称,华夏文字亦被定名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7]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个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终始说,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篡政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国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疆域

汉初,因秦末民变和楚汉战争致使国力虚弱,只得退让防守。河南地区在秦末民变爆发时为匈奴占领。期间南越(南粤国),闽越(闽越国),黔中地区亦先后独立。国土大幅减缩。

文景之治后,汉武帝时期,武功鼎盛,国土大幅扩展。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云中、雁门二郡的北界也向外扩展。西汉的北部疆界至此推到河套,阴山以北。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酒泉郡。后又分割为张掖、敦煌、武威三郡。连同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合为五郡,开始对西域的控制。建元三年(前138年),东瓯迫于闽越王的威胁,举国内迁到今江淮流域。元封元年(前110年),汉军又平定闽越国,其地划入会稽郡。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军平南越国,又占有海南岛,在该地设十郡。在西南方向,汉军征服诸国,边界推移到云南哀牢山和高黎贡山。元封二年-元封三年(前109年—前108年),汉军在东北地区平定卫氏朝鲜,设置辽东四郡。边疆形势蔚为改观。

新莽末年,疆域萎缩。东北撤销真番、临屯二郡。西南地区由七郡变成五郡,并且放弃海南岛上的珠崖、儋耳二郡。光武中兴后形势得到改观,版图基本恢复。东汉末期,中原战乱不断。曹操放弃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河套、陕北、晋西北、河北北部地方先后放弃。高句丽与林邑两国蚕食东北及南方国土。只有西南地区扩展至大盈江一带,其中益州郡、牂牁郡、永昌郡,与西南滇王(前278年—115年)、夜郎王(直至前27年)、哀牢王(直至76年)及钩町王共同并存。

天文与数学

在科技方面,东汉张衡制成世界上第一台能够感知地震的地动仪,另外撰有《灵宪》一书,解释天体演运。前104年,司马迁、唐都、落下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85年,又改用《四分历》。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及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则是数学领域的杰作。其中,《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古代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列有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数的方法)等筹算方法,形成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1983年至1984年,《算数书》在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算数书》的发现,对《九章算术》的完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改写中国古代数学史,将中国古代数学的历史推前三百年。

医学

两汉出现许多名医。西汉的淳于意、东汉的张仲景、华佗等等。西汉淳于意,留下25例病历纪录,对治愈和不治都有客观的分析,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具有创始的意义。张仲景因《伤寒杂病论》而被尊为“医圣”。而史书记载华佗更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医师(华佗是否真有其人仍受到史学家陈寅恪等人的质疑)。俞跗运用人体解剖术治病。

《神农本草经》是这一时期著名的药典,共收录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叙述滋补药物,中品叙述滋补和治病两种性能的药物,下品是专门治病的药物,这为中国后世的药物分类法提供一定的参考。针灸也得到突破性发展,东汉前期的《黄帝明堂经》,初步建构传统的腧穴学,用来服务于针灸临床。与《黄帝明堂经》同时问世的《难经》,提出“命名”的新说,进一步确立阴阳五行学说对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地位。

农学

汉代出现不少农学著作,其中以《氾胜之书》与《四民月令》最为著名。 《氾胜之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该书讲及当时的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氾氏的农学成就在汉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东汉末年郑玄注《周礼》和《礼记》,都曾经引用“氾胜之术”和《氾胜之书》。唐朝人贾公彦《周礼疏》:“汉时农书有数家,《氾胜》为上。”,成书于二世纪中期,叙述田庄从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农业活动,对古时谷类、瓜菜的种植时令和栽种方法有所详述,亦有篇章介绍当时的纺绩、织染和酿造、制药等手工业。

工艺技术

汉代也是中国最早发明瓷器烧造的时代。这个时期还发明蒸馏法、水力磨坊、现代马轭和肚带的原型、漆器、用于冶金的往复式活塞风箱、出现于汉末的独轮车、水车和吊桥。造船已经采用船尾柱舵。两汉时期,中国的冶炼技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铸钱技术成熟,如三铢钱、五铢钱等。彩绘工艺独特,如马王堆所出土的帛书彩绘,各种生活用品齐全,如有“汉代魔镜”之称的铜镜,煮盐技术也不断提高,两汉出现蒸馏酒,酿酒水平臻于完美。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东汉早期出现水排等新式灌溉工具。

纸的发明与传播

西汉中后期,宫廷内已出现一种丝质的纸,叫做赫蹄。在东汉,汉和帝时(105年),宫内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大大降低造纸成本,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造纸术在公元3世纪后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在751年发生的怛罗斯之战后又传入中亚,之后通过阿拉伯诸国进入北非与欧洲,改变世界文明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