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的行刑现场,围观百姓却在嬉笑打闹,鲁迅一句话道出真相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戊戌变法》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在光绪年间,大清因为闭关锁国的关系已经远远的落后世界其他的国家,特别是日本在经历了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后,日本对清朝进行了大规模的侵略。在光绪20年爆发了甲午战争,清朝毫无悬念的败了,最后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当时清朝上下内外都被这份条约给激得义愤填膺,特别是民间的书生更是一腔热血无处发泄。因为日本当时正是借助变革才能蜕变的,所以朝廷内外都响起了变革的声调。康有为因为接受过西方的思想,所以和梁启超两个人组织了公车上书,正式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光绪当时其实就是个傀儡罢了,清朝的权力都集中在了慈禧身上。不过慈禧毕竟是个女性,为了避嫌除非军国大事,所以一般也不会去管朝廷小事,她以为这个变法只是书生们闹着玩罢了。所以也任由光绪去折腾,没想到的是光绪操之过急,决定大刀阔斧的夺回自己的权力。

当光绪下令把礼部六堂官撤掉时,慈禧听到了风声,感觉到事情不妙,于是就参与到了这次的变法当中。当时总共有三方的声音,一方是康有为的强硬变革派,还有朝廷的顽固派以及慈禧,光绪在这当中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做了。

光绪迟疑了,没有先夺去慈禧的权力,结果慈禧先动手把他给软禁了起来,并且在京城内大肆搜索参与变法的罪犯。康有为和梁启超听到风声后赶紧逃到了国外,最后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有溥六人被抓去砍头了。其中谭嗣同本来是有机会能逃走的,可是他说想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愚钝的国人,拒绝了逃走的机会。

其实世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并不准确,因为里面除了谭嗣同参与到了变法核心当中之外,其他的五个只是局外人罢了,因为在这场风波当中必须有一批人来当替罪羊,所以被杀了。杨锐在行刑之前还问监斩官自己的罪名是什么,监斩官哑口无言。

更让人气愤的事,当时围观的百姓丝毫不觉得这些人是为了他们而死去的,仍然作为吃瓜群众在旁边聊天,更有甚者还在嬉笑打骂,把这个当成了饭后话题。难怪鲁迅当时评论了一句话,大意就是说这些觉醒的栋梁是被愚钝的百姓给害的,他们也是慈禧的帮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