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灭掉蜀国却含冤致死,为何司马炎不为其平反?因为他有苦衷!

公元263年,司马昭下令,由钟会率领三路大军攻打蜀汉,当时钟会指挥的东路主力大军被姜维率领的蜀军阻拦在险要之地剑阁,无法前进。当时统领西路大军的将领邓艾在攻占沓中后,向钟会建议从阴平偷越,直向涪城,若姜维率军从剑阁回救涪城,大军可乘势前进,若剑阁守敌不撤,那时的涪城空虚,魏军定能攻下涪城。钟会同意了邓艾的建议,于是邓艾偷渡阴平,来到涪城。当时涪城的守将不战而降,给了邓艾一战而毕全功的机会,就这样,邓艾击败了诸葛瞻父子,攻下绵竹,兵临成都城下,最终逼迫刘禅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可以说,邓艾绕开剑阁,偷渡阴平成功;在正面战场上击败诸葛瞻,逼降刘禅,是灭掉蜀汉最大的功臣。然而当时钟会野心勃勃,为了谋反不惜设计除掉了诸葛绪等将领。当时邓艾不仅位高权重,是西路大军的统帅,更是在灭蜀过程中深得了将士的信任与敬爱,因此钟会要谋反,就必须除掉邓艾,为此,钟会不惜对邓艾进行污蔑,造成邓艾以谋反罪被抓,最终他含冤致死。不过随着钟会叛变失败,并于乱军之中身死后,邓艾的谋反罪名便不成立了,但即便邓艾有灭蜀的大功,又身负冤屈,为何司马炎在登基称帝后,一直没有为邓艾平反呢?

其实邓艾含冤致死需要平反这件事并非没有人提及,当时有一位名叫段灼的官员,就曾上奏司马炎,他在奏折中列举了很多证据,用以证明邓艾并未谋反,同时,段灼希望司马炎能公开为邓艾平反,除掉邓艾身上谋反的罪名,并认同他灭蜀的功劳,对邓艾的后代予以封赏。当时司马炎私下同意了段灼的奏折,但他并没有公开为邓艾平反,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司马炎有着自己的苦衷。

要知道邓艾之所以坐实了谋反的罪名,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司马昭默认了邓艾的谋反而承认了钟会的忠心。然而事实上,钟会在蜀中叛变的事情狠狠的打了司马昭一个耳光。而在此之后,即便司马昭明白了事情的始末,知道了是谁对他忠心耿耿,谁对他暗藏杀机,但邓艾的罪状是司马昭自己肯定的,司马昭即便心中对邓艾愧疚,但表面上也不会有所表示。而司马炎也知道司马昭的难处,为了维护他自己父亲的颜面,司马炎只能对这件事置之不理了。

笔者认为,灭蜀一战,邓艾居功至伟,但就因为司马昭的一个错误判断,导致邓艾迟迟不能被平反,这对邓艾一家来说,无疑是一件悲惨的事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