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敢罚太子的人,敢和皇后顶嘴又维护太子,是康熙的恩师

清朝的皇帝有很多,但是大家熟悉且了解的不过只有那么几位而已,在那个时候还有一位顺治皇帝,他就想给自己的皇子们找一个品行能力都很好的大臣来当他们的老师,特别是希望能够好好的帮他教一下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康熙。

皇帝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就在自己的皇宫里面设了一场宴席,然后邀请了大臣们都来参加,然后在喝酒的时候他就问大臣们说自己有一件事情一直都想不通原因,希望大家能够给他解释一下。他就用手指着自己的耳朵说大家都说耳朵大的人很有福气,他是皇帝,可是他们在下面的都是臣子,但是为什么他身为皇帝的耳朵却没有他们这些臣子来得大?这些大臣听到这个问题都吓得不行了,因为随便一答错都很有可能没有命,本来高兴的来参加皇帝的宴席,结果把命丢在了这里就不好了,本来很愉快的宴席突然很尴尬了,大家也都不敢在开口说话。

正在很尴尬的时候,突然就有人大声的说到,因为皇帝是龙所以耳朵小,但是他们都是大象所以耳朵才大。这简直就是一个满分的回答,皇帝就顺着那个声音看去,能够回答上来这个问题的坐在宴席的最后面,也就是地位偏低的——郑天经。

皇帝对他顿时就来了兴趣,因为觉得前面这些官位大的都不敢吭声,他这一个这么小的官居然敢回答他的问题,可以说很有勇气了,胆量是相当的大了。只是他有胆量不一定就会有本事,然后就试探了他一下,皇帝当时继续问他说他回答的答案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在书上看到过的。然后他就回答皇帝说不是自己编的,自己不敢编这种东西,是在某本书上某一页看到的。他说的那本书是非常经典的一本佛学作品,皇帝为了鉴定他说的是事实,就让手下去找来这本书,可那时候的书不是一本,而是一捆,结果手下的人找来了几十捆,并且也真的在书上找到了这句话。

皇帝鉴定完之后就特别的高兴,觉得自己要找的人就是他了,然后就当场下达口谕让他当了太子的老师,也就是太子太傅。然后他就突然一下子从一个小官升到了大官,中间差了好几品的距离。如果是其他人估计就回家偷笑了,可是他没有,他还和皇帝提了一个要求,要他教太子不是不行,只是要先说好一个规矩。

那个时候的康熙还是一个熊孩子,只想玩根本就不想学习,而他这个老师也对他太子的身份不感冒,他的眼里只有学生,所以一般熊孩子怎么调皮,他要怎么罚就罚。有一次老师就让学生背书,可是这个学生一个字都不会背,不会就算了还在那里放肆的大笑,气得老师非常的生气,抓着学生就跪在太阳底下,而他也和学生一起跪。

这一幕被太子的母亲看到了,直接对老师就是一通乱骂,她还说不管太子会不会读书皇位也是坐定了,他敢这样子对太子是不要命了。他也不害怕直接顶了过去说他自己的任务就是把知识教给太子,他们安排他来教他就要认真教,不让他教他现在就可以走。说完就直接把自己的官服脱掉,把帽子丢掉就走了。然后他就回到自己家收拾东西就要走,还没有收拾好就来了一位太监,太监说现在要见他。

他就进了宫去见皇帝,才到门口就看到太子跪在皇帝身边,他就清楚是什么情况了,然后自己也马上跪下来给太子求情,皇帝马上就过来把他扶起来,还吼太子说让太子来给他的老师下跪。旁边的大臣都在说不行,什么时候有太子给臣子跪的事情,这样不合理。皇帝就说了天下难道还有学生不能跪老师的说法吗?大家一下子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太子也很老实的跪倒他老实的面前了。从这件事情之后这个熊孩子就不敢在熊了,并且学习还特别认真,而这个老师也慢慢的对这个学生有了改观,他也越来越中意他。

两个人相处的非常的愉快,然后在老师的教导下,学生的学习下,学生也变成了一个非常有文学素养的人。后来太子继位之后,老师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有一次皇帝路过了他的老家就想到了他这个老师,然后就亲自登门来见他,师生两个人很久没有见到都非常的想念,后来皇帝还让人画了他们见面的图挂在了寝宫里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