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请老师,儒士刁难:不听话能打吗?朱回4个字儒士果断答应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本身出身贫寒,通过农民翻身起义的运动之后,他才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朱元璋小时候贫困的一日三餐都吃不起,就别说到私塾去读书上学了,所以做了皇帝之后,他对自己的皇子们的教育可是非常重视的,还会亲自给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经验。

因为军事和演习是他和自己出生入死的手下所亲自教授的,他非常放心,但是文化课就很令人头疼了,只能寄希望于当朝名仕来教授。当时他刚建立明朝,手下多为武将,文臣只有朱升和李善长等人,他们的学识也不是非常好,有人就向他推荐元代的大儒士宋濂。

宋濂自小聪明,并且经史子集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但是在元代的时候,他就看不惯官场人的座位,元顺帝多次请他做官,他都拒绝了,经历了元代易明,他只想一心做个道士。朱元璋了解到他的才能后决心请他做自己长子朱标的老师,不过宋濂不去。朱元璋不惜派自己的心腹三次去请,全部碰壁。不得已,自己亲自带着儿子去了。

当时宋濂企图刁难他,说:“你请我给你的儿子做老师,你要带儿子给我磕头行师礼。”朱元璋忙让儿子进门叩拜。宋濂觉得这样还不够,又说:“小儿顽劣,能训乎?大意就是孩子顽皮的话,我能打他吗?这个问题就比较过分了,毕竟当时的社会,平民打皇族人士还是没有规矩可言的,并且那是朱元璋的长子,可能是将来的太子人选,岂能是随便打的。不过思考片刻后,朱元璋还是稳稳地说道:“不死即可!”

这四个字一出来,宋濂也颇为惊讶,他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这么坚定地回他只要不打死就可以,于是他就放心地跟着朱元璋进京做了朱标的老师。后来朱标在宋濂的教育下,文化课果然优秀,顺理成章成了太子,还被人们认为是明朝最优秀的一个太子,太子定位后,宋濂告老还乡,本来皆大欢喜,但是世事难料。

没过几年,胡惟庸犯了谋逆案,涉案人员全部当诛,宋濂的儿子便是其中一员,七扯八扯的,宋濂一家也涉案难逃一死。朱标知恩图报,为宋濂求情,保全了他的性命,但是宋濂年迈孤苦,很快就病逝了,结局可以说是非常凄惨。古时候就是那样,有时候涉政还不如不涉政,淡泊名利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