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红楼梦中写了几个端午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

你知道红楼梦中共写了几个端午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

下面小编就来归纳解读一下红楼梦里尽态极妍、富含深意的几个端午节

在《红楼梦》这本经典名著中,有四回写到端午节,梳理如下。

第一次提到端午节,是在第二十四回:

贾芸为谋差事借了银子,在端午节买了一些冰片、麝香等香料来孝敬王熙凤,他说:“往年间我还见婶子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就是这个端阳节下,不用说这些香料自然是比往常加上十倍去的。”

此时,凤姐正要办端阳节礼,采买香料药饵,贾芸如此一来,好似八月十五送月饼--赶在节上啦,因而深得凤姐的欢心,很快便谋到监种花木工程的肥缺。

这是趁着节日行贿的事例。

第二次提到端午节,在第二十八回:

元春端午赏赐众人礼物,唯独将宝玉和宝钗的礼物赏赐为一样,并不是她弄错了,而是暗藏玄机,暗示她在宝玉婚配上的倾向:宝玉应该选择宝钗。

这是利用端午节公开撮合婚姻。

第三次提到端午节,在第三十一回:

这一次将端午节的民间习俗都写出来了:“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背。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自知是昨儿的原故。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理他。林黛玉见宝玉懒懒的,只当是他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懒懒的。凤姐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的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着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在这回中还提到粽子,黛玉笑说“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蒲”就是菖蒲

“艾”就是艾叶,将蒲艾插在门上,蕴含着驱邪、避邪的意思。

“虎符”是用绫罗缝制成的小老虎挂在小儿背上,以避邪护身。

“赏午”是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举行家宴,饮雄黄酒、吃粽子、赏石榴花等。

这是利用端午节表达众人情绪

第四次提到端午节:则是在第六十二回: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个又说:‘我有美人蕉。’”

每到端午节,民间百姓除了挂菖蒲、食粽子、饮雄黄酒、举行赛龙舟外,还形成玩斗百草的习俗。

斗百草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古俗认为五月为恶月、毒月,必须采集百草来解厄,以渡过难关。

这是用端午节描写民间习俗。

从利用端午节行贿、用端午节表达众人情绪、到利用端午节指婚……

一个端午节日,读来远近高低各不同,被曹公生花妙笔写得如此尽态极妍,实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

红尘三千,不问风雨,只道本真。

纯原创,抄袭必究。我是《好看的红楼梦》作者诗绿凤,每天给你新鲜营养的红楼妙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