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英雄精神致敬当代英雄 民族交响史诗《英雄》在沪首演

图片说明:上海民族乐团《英雄》中国创世神话主题音乐会现场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2月15日报道: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英雄”?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代嫦娥——中国首位升空女航天员刘洋、当代精卫——坚持在沙漠种树的“大地妈妈”易解放、当代大禹——抗洪战士……他们的声音和形象随着音乐缓缓浮现。今晚,上海民族乐团《英雄》中国创世神话主题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演,追忆远古神话英雄,致敬当代英雄。

音乐会由青年作曲家李博禅构思并完成全部创作,上海民族乐团指挥姚申申执棒,以民族乐器展现中国神话英雄的丰富形象,传达流淌于民族血脉之中的英雄精神。

图片说明:音乐会由上海民族乐团指挥姚申申执棒

盘古开天、仓颉造字、大禹治水……这些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而一大批英雄式的神话人物更成为我们文化血脉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上海民族乐团此次推出中国原创创世神话主题音乐会《英雄》,以民族音乐的丰富性、多元性、当代性,展现中国神话的瑰丽多姿,致敬亘古不灭的英雄精神。

“希望通过音乐,把每个人心里潜在的英雄情结勾出来,照见自己心中英雄的模样。”李博禅告诉记者,“之前一直在思考写英雄的当代意义是什么?我想通过神话人物表现当代英雄。”

图片说明:唢呐、吹管乐团与打击乐团作品《大禹》

本场音乐会以“英雄”为核心创作主题,由六个篇章组成,通过多元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将宏大主旨细化为具象可感的人物和故事,引领观众走近一个个鲜活的神话人物,回归民族文化源头,重温伟大的英雄精神。交响合唱《盘古》以大气磅礴的音乐语言表现盘古的创世壮举;笛箫与民族管弦乐音画《伶伦》描绘中国音乐始祖伶伦闻凤鸣而制律吕的美好景象;中阮与民族管弦乐音诗《仓颉》以中阮纯厚柔美的音色表达对仓颉作书造字、开创民族文明之基的赞美;唢呐、吹管乐团与打击乐团作品《大禹》通过独特的中国民族吹打乐编制,生动展现大禹英勇无畏的治水精神;板胡、弓弦乐团与打击乐团作品《后羿》将板胡幻化为后羿手中的弓与弦,借由弓弦乐团与打击乐团衬托,展现后羿造福苍生的英雄气魄。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末章的交响合唱作品《英雄》,将视角由上古时代回归当下,以中国民乐向为无数当代英雄献上崇高的敬意。

“神话故事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而英雄这个根和魂一直传承到今天,没有断过。不管是仓颉、大禹、当代英雄,还是音乐会的创作者、演奏者,大家有一个共性:创新、创造。”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表示,“我们的艺术家和创作团队都感受到神话英雄、当代英雄的力量。因为不满足于现状,想要改变,会碰到很多困难、质疑,这就需要一颗坚毅的心,百折不挠的精神。”

图片说明:“大地妈妈”易解放

图片说明:“时代楷模”钟扬的妻子张晓艳

音乐会最后,“大地妈妈”易解放和“时代楷模”钟扬的妻子张晓艳走到台上,观众席响起热烈的掌声。易解放说:“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刚刚视频把我和精卫联系在一起,其实我比精卫幸福,因为精卫只有一人填海,而我们有很多很多的志愿者,我相信当我们一起齐心协力,终有一天把沙漠变成绿舟!”张晓艳说:“从作品中看到了传承和创新,感谢从古至今的英雄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感谢演职人员为我们奉献了美好的作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