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诸葛亮病逝的消息后,此人说了这句话,刘禅大怒并将他处死

三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到处都充满了战乱,百姓生活也是非常的不安定,而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都纷纷加入了战争中,想要借此改变命运,实现长远的目标,比如当时的刘备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想要恢复汉室,这个起义的口号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后来在诸葛亮的帮助,他也朝着目标在不断的靠拢,蜀汉发展形势也不错,可惜的是,在发展的顶峰,关羽的一次败仗却影响了整个格局,因此有人评价,蜀汉的发展就像过山车一样,到达了顶峰却不能维持,继续发展,而是一下子跌倒了谷底。

关羽失败后、张飞被杀,蜀汉一下子失去了两名猛将,而刘备又集中了全部的兵力想要为兄弟报仇,却输得非常凄惨,自己也在白帝城去世了,在临终前,明白蜀汉这么大一个摊子刘禅没有办法很好地掌管好,就把这些都交给了孔明。诸葛亮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忠诚,其实,他完全可以学司马懿篡权的,但是这诸葛亮他对个人的名誉并不是重视,所以一直都是从大局去考虑问题,后来才会多次发动北伐。

很多人都表示,当时的蜀汉根本就不是曹魏的对手,他根本不用发动北伐,对此,争议也是很大的。其实诸葛亮他有自己的打算,当时蜀汉的地形比较特殊,在国家刚建立的时候,因为地势险要,可以很好地防守,不让敌人进来,但是对于本国来说,却也没有发展的空间,因为只有向外寻求发展;其次当时内部矛盾比较大,蜀汉也分成了好几个派系,有本土的荆州派、还有外来派系,以及刘备身边的一些兄弟,这些关系很复杂,刘禅又刚继位,不能很好地处理好这些关系,诸葛亮就干脆选择北伐,这样还可以让全国一直对外,暂时忽视这些矛盾的存在。还有就是北伐一直都是刘备的心愿,作为一个托孤大臣,他希望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帮助刘备完成他的遗愿。

应该说,他的这个举动都有很多正当理由支持着,但是有一个人却对他的这个行为很不满,他就是李藐,这个人本来是在刘璋的手下,当时刘璋邀请刘备过来一起帮他攻打张鲁,其实当时刘璋身边的谋士也一直反对刘备的进入,怕对他不利,但是刘璋没有听他的建议,后来刘备真的有了异心,开始把矛头对准了刘璋,并最后夺取了益州。当时的刘璋也没有实力跟刘备抗衡,再加上双方都顾及到当地百姓的安慰,所以后来,刘璋就选择了退出,把益州让给了刘备。

看到刘璋如此冤枉地丢掉了益州,他的手下都很不服气,对刘备也是很不满的,不过不要紧,刘备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收买人心,再加上他本来的仁义,很快就在当地站稳了脚跟,当时的李藐也是其中一个,很不服管教,对于他的行为,刘备一点都不计较,还重用了他,后来李藐还是被感动了。

只是在蜀汉集团,他对诸葛亮是很不满的,尤其是他进行的北伐,一直都不赞成北伐,再加上几次北伐的效果的确也不大,而他又不能明白孔明进行北伐的苦心,只是站在自就的角度去看问题。后来他每次看到孔明进行北伐,心中就有一肚子的怨气。一直到后来,当他听到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的时候,全国一片悲痛,到处都是哭声,而他却很高兴,并且大呼:“孔明死了!蜀汉这下有救了!”

本来诸葛亮作为蜀汉的核心人物,一心为国事操劳,如今死了却被他如此评价,自然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尤其是刘禅,在听到他的话后非常生气,就赐予他死罪,最后他也给孔明陪葬了。对于李藐的下场,你是怎么看的呢?你觉得他是罪有应得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