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进士请书画名家题匾,名家不干,一番话令众人佩服不已

董其昌是明朝后期文人,做官至礼部尚书,诏加太子太保。官不小了吧?然而做官却只是他的末技,真正令他名扬天下的,是他的绘画、书法方面的才艺,一手行楷,当代一绝,绘画自成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人将他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晚明四大家”,可见他的影响力之非凡。今天咱们便讲一则他的小故事。

明万历乙丑年(1589年),丹阳县(在今江苏镇江)一位姓荆的进士出资,在当地修建了一座阁楼。说是阁楼,其实可以算一座庙宇,里面供奉的是三国著名人物刘、关、张,俗称“三义”,泥塑的三人并肩而坐,栩栩如生,不怒自威,吸引了当地不少游客。

这个荆进士,恰与咱们的主人公董其昌是好朋友,二人是同年考生。阁楼落成后,荆进士便邀请董其昌来参观。二人在阁楼上大开宴席,边喝边聊,非常痛快。

酒过三巡,二人都有点上头了。荆进士这才提到正题:原来他想请董其昌留下墨宝,为这座阁楼题一块匾额,这才不远千里,请董其昌来喝酒。董其昌作为当代书法大家,得他题一匾,那可是无上荣光。

董其昌也不推辞,连说:“好、好、好”,算是答应了。结果呢?董其昌在荆进士家住了半个多月,凡有人请求题字作画,无不应允,唯独这个阁楼匾,就是不题。

直到董其昌临走时,荆进士再也忍不住了,又问起这个事,董其昌这才说了实话:“关、张两位豪杰辅佐汉室,若论交情友谊,二人同刘备亲如兄弟;若论名分,他们却有君臣之分。这个塑像是三人并排而坐,我个人觉得此事不妥,因此不题(匾额)。我并不是不顾及咱们兄弟的情意。假如我们是评判历史的史臣,这样冒昧地题写,恐怕会受到后人讥笑的。”

这是自重身份,跟那些颠倒黑白的“专家”不一样,文学大家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会被后人耻笑的。他这一席话,竟被当时社会传为美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