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之战时,诸葛亮为何要费尽心思降服孟获,而不直接将其诛杀?

公元223年六月,在夷陵之战中战败的刘备终于支撑不住,他在对诸葛亮等人费心托孤之后,在白帝城撒手人寰,结束了他光辉灿烂确有颇为遗憾的一生。在刘备去世后,南部益州大将雍闿杀太守正昂,投奔东吴,除此之外,在雍闿的煽动下,当时牂牁太守朱褒,越儁夷王高定等人纷纷起兵造反。一时间,蜀汉几乎失去了半壁江山,这使得蜀汉在刘备去世之后,迎来了一场关于蜀汉存亡的危机。

不得不说,雍闿当时发动叛乱是十分明智的。此时建立蜀汉的刘备去世,蜀汉政权内部矛盾凸显,各派系之间的争斗,如李严代表的东州派与诸葛亮代表的荆州派在朝堂之下暗流涌动,而且当时蜀军在夷陵之战新败,刚刚继位的刘禅能力不足,无法压制住朝堂上老臣的斗争,加上多年战事后民不聊生,此时不宜引发战乱。而且,雍闿也很会选择策反造反的对象,他不仅煽动了朱褒和高定,还派人去夷人部落中进行挑拨,他派出的这个人,就是孟获。

在如此危机关头,诸葛亮只能一边备农植谷、闭关息民,为将来的战事做好准备;一边继续与东吴建交,防止东吴趁机来袭。直到建兴三年,诸葛亮才亲自带兵出征,讨伐雍闿。由于诸葛亮准备充分,叛军很快就被击溃,此一战中,马忠率东路大军击打朱褒,而李恢则向益州攻打雍闿,诸葛亮则亲率大军攻打高定。最终,雍闿、朱褒被中了诸葛亮离间计的高定部下所杀,而高定则命丧蜀军之手,最后就只剩下孟获一人在逃。

与其他人的待遇不同,诸葛亮并没有直接出兵诛杀孟获,而是费尽心思地将其降服,而孟获也因此与高定等人的境遇完全不同。诸葛亮为什么没有直接将孟获杀之而后快,而是要对他“攻心为上”,甚至不惜使用“七擒七纵”将其降服呢?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孟获“素为夷汉所服”,也就是说,孟获在当地是很有威望的,否则雍闿当时不会派孟获来唆使夷人谋反。正因为孟获有能力挑起夷人叛变,因此诸葛亮不惜多次抓住孟获,将其降服,为的就是让孟获继续充当使者,这是以最小的代价平定夷人的叛乱。

笔者认为,诸葛亮对待孟获等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显然是他此前深思熟虑的结果,如此看来,诸葛亮不愧是有大智慧的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