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手机,交通不便的古代是怎么旅行的呢

古代人,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路途漫长,交通不便,风餐露宿,甚至还可能遇上劫匪,问题层出不穷,那他们的旅行,与我们现在的旅行到底有多不一样呢?

首先,在古代长途旅行的普通老百姓是少之又少。比较有名的长途旅行比如李白漫游,结交了贺知章,被推荐给唐玄宗;唐僧西游,求取佛经;秦皇巡游,宣德杨威,安定天下。还有各种犯事的人被刺配到边疆,当然这不能算是旅游啦。

出行前的准备:卜一卦,选择吉时吉日

这种出行前求卦的风俗到了明代可谓发扬光大,一批专门为出行准备的问卜书籍开始大行其道,只需要出行前翻阅即可。

旅行的攻略:古人也有旅行手册哦,古代驴友手持攻略走遍天下

虽然没有手机导航,不过古人出行也不是没头苍蝇般到处乱走,游记类作品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到了唐朝到达顶峰,出现了类似旅行书之类的东西,还有配图。跟现代的旅游攻略一样,上面记载了沿途的名胜古迹,食宿交通的收费标准以及注意事项等。为出行的驴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准备的行李:以宁多勿缺为标准,夜壶都要自备

古代的客栈酒店很多没有专门的厕所,所以夜壶居然成了旅行必备。不像现代人可以轻装上阵,缺什么附近买就行,古代可没这么多“便利店”,所以生活用品,床上用品,茶叶,蜡烛,棋子棋盘,药材等等都得随身携带,沈括的“行李示范”中还写着笔墨纸砚,酒杯,茶盏,锄头,斧子,刀具,油桶等等,真是好多啊,有种家里被掏空的感觉。

旅伴:与友人同行,或者带上家人和家奴

古人的旅行很少单独行动,一般都会带上家奴(所以旅行在古代可是奢侈的事情哦,一般只有有钱人才能走起),或者志同道合的友人结伴而行,因为上面也说了,需要带上好多好多物品,需要有人扛,而且万一遇上歹人劫匪,也好有个照应。号称“万里独行”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为什么小编脑子里浮现的是田伯光),实际上也是有一从仆人从江阴一直跟到云南的。

住宿条件:好的住客栈酒店,省钱的住民宿

如果你是官人,那方便了,住驿站就行,商旅的话就只能住客栈或者民宿了,甚至寺庙道观也可作为选择,实在没办法也可能露宿野外或者借宿船家。

交通:能走水路就走水路,马车超贵

古人只要能走水路,就算绕了远路也没关系,因为马车超贵,而且颠簸,翻山越岭也危险,坐船就爽多了。隋唐时代的大运河开通连接了南北,明代的租船服务也非常普遍,除非天气恶劣,不然坐船还是首选。

车的话除了有钱人用的马车,还有骡车,牛车等,骡车耐力好,可以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长途千里也不在话下,牛车虽慢,但力大,运送东西多。(跟咱们现在的轿车,货车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保险:有钱人出行,财产安全也是必不可少的。

古代山大王多,旅客一路上艰辛不断,明朝时候就出现了镖局,虽价格不菲,但惠顾的商人和富人也不在少数。如果到达目的地,带着这么多行李也不方便,南北朝时就已经出现了专门储货的场所,被称为“邸店”或者“传舍”,甚至还有相当于银行功能的“柜坊”。

旅途中的时间消磨:吟诗作对,下棋作画,玩弄风雅

从唐朝开始,旅行已经非常的频繁,人们对旅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游,还要游的风雅,游的浪漫。琴棋书画,笔墨纸砚都成了携带的工具,富人甚至还会把歌姬也带上,与景致相应,增加旅行乐趣。

酒菜:虽有酒肆酒店的兴起,但食物和炊具还是得有备无患。

话说民以食为天,旅行途中也一样。虽说酒肆酒店等在唐朝开始已经很普遍,为旅客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即使饮食业再发达,古人出游还是习惯了随身携带食物以防万一走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比如徐霞客包中就有笋铺,茶叶,胡饼,酒水等食物以及各种炊具。

如果你身在古代,会选择怎么样的出行方式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