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打败赵云,战平张飞,他是蜀汉后期四大将,反对姜维出兵北伐

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从公元247年开始,到262年结束,先后九次北伐中原,当然这里的中原并不是中州大地,而是关中地区。但蜀国地狭民稀,国力跟魏国相差许多,历时16年的消耗战并非动摇曹魏的根基,反而倒是让蜀国国力衰退,而且在战事上,受到蜀国国力和军力的限制,即便取胜,姜维也无法扩大战果,所以从总体上来说,姜维的主动北伐是失败的。

在蜀汉的朝堂上,敢于质疑姜维用兵,会造成穷兵黩武结局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便是张翼。张翼,字伯恭,益州当地人士。其十世祖便是留候张良,其高祖曾祖都在东汉的朝廷为官,张翼本人也属于益州士族集团。

赵云和张翼

刘备入主益州后,张翼担任主办文书的佐官,后来被举孝廉后,当上了江阳县令。在汉中争夺战中,张翼跟随刘备奔赴前线。在汉水之战中,张翼成为赵云军中的一名偏将,因为此战赵云获胜,张翼也在不久被升任为太守,后调任蜀郡任职。

蜀汉后主建兴九年,公元231年,名臣李恢病逝,李恢在生前担任的职务时庲降都督,庲降都督这个官职是蜀汉设置的镇守边关重镇的“四大都督”之一。负责防御守卫南中地区,不仅是军事长官,还肩负着安定南中人民生活,将南中地区的兵员和战备物资运往蜀地,支持大军北伐的重任。

三国演义

张翼是第三任庲降都督,但张翼此人过于认真,执法过于严苛,一起当地百姓的不满。所以在他到任两年后,南中地区发生叛乱。当时朝廷征召张翼从南中返回,但张翼认为接替自己的马忠还在路上,如果自己现在返回成都,在南中的蜀军群龙无首,会陷入动乱,于是张翼坚持平叛工作,直到扫荡叛乱后,才动身返回成都。诸葛亮知道张翼的举动后,对他的工作能力和大局意识非常赞许,于是将他调往北伐前线。

姜维

234年农历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张翼被征召军中,担任前部都督,兼领扶风郡太守的职务。同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经过一些列风波后,北伐的蜀军终于成功撤回成都,张翼被后主任命为前领军,并追赏之前张翼在南中平叛的功绩,封爵为关内侯。

238年,张翼入朝为官,成为蜀汉中晚期的重臣。后来升迁为建威督,进爵为都亭侯,并当上征西大将军。曾多次在朝堂上,反驳姜维的北伐举动;但因为军职的缘故,不得不多次跟随姜维出兵,在狄道之战后曾规劝姜维见好就收,但姜维不听后,最终功亏一篑。

赵云

姜维和张翼因北伐之事而政见不同,但二人相处还算融洽。259年,张翼升任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跟老将右车骑将军廖化并列,所以当时坊间也有“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的说法。

张翼和廖化多次劝说姜维不要劳师动众,而连年兴兵,被寄予厚望的姜维,在北伐战事上没有什么功绩。在朝中专权的宦官黄皓跟右大将军阎宇交好,黄皓想要罢免姜维的职务,姜维在后主刘禅面前,在黄皓的问题上言语有失,为求自保,姜维率军前往沓中屯田。

刘禅

263年,为了抵御曹魏的进攻,刘禅将廖化、张翼、董厥等人调往前线,众人不是魏军的对手,被迫退守剑阁。而此时邓艾轻取成都,刘禅开门投降,并下敕令要求蜀军投诚,在前线的蜀汉众将向钟会投降。张翼回到成都后,被卷入到钟会、姜维的成都之乱中,张翼被乱军所害。

张飞

元代时期有一本名为《三国志平话》的讲史话本,虽然作者不明。但对罗贯中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起到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在书中,张翼名为“张益”,绰号为“铁臂将军”。是刘璋麾下的大将,镇守书中虚构的紫乌城。赵云跟张翼大战,结果竟然败北。诸葛亮带张飞前来支援,张翼大战张飞千余回合,还不分胜负。连诸葛亮的劝降都不起作用。最后还是伊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使得张翼归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