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中国有部珍贵古籍流落日本,多年后,竟要中国人东渡寻找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的古籍大量流入日本,这也构成了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侧面。甲午战争之后,中日书籍交流之路则变得更加的顺畅。可以说,在这一时期,日本的内藤湖南、岩崎小弥太、长泽规矩也是三位最具代表性的“来华访书学人”。

现今,很多人对世界的最初理解源于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其实,古代也有类似的书籍出现,如:北宋时期四大部书之一的《册府元龟》就是这样一本“百科全书”。在程长一段时间,此书曾与《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合称“宋四大书”。

而《册府元龟》的规模之大,更居四大书之首,数倍于其它各书。只不过,这本书中收录的内容多为古代君王治国之策的“百科”。

由于文化的差异,我们对古代书籍类型的界定不能局限在现代书籍的分类中,而是要结合古籍著书时的历史背景综合分析。这部《册府元龟》用现代的角度来看,既属政治书范畴,又属历史书范畴,这本书的内容表现形式又类似于“百科全书”,简直是一本凝聚了古代(宋朝以前)君王政事的万花筒。

那么,《册府元龟》为何会被奉为经典?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部书在修撰的过程中完全借鉴正史,间接采用了部分经书、子书中的说法。但凡野史、杂书、小说以及其他无真实历史依据的文学作品一律不予采纳。所以,说《册府元龟》严谨到了苛刻的地步,其中,所载事例真实性极高。

《册府元龟》不似其他书籍,并没有太多花哨的描写手法,以真实人物、真实事件为核心,就事论事,不夹杂主管情感。一零零五年,宋真宗派遣王钦若、杨亿等近二十人共同查阅资料,编撰了一部汇聚前朝历代君臣治国策略的奇书,历八年成书,总计有一千卷。

可以说,这部书的历史价值堪称字字千金。其中,它借鉴了包括《孟子》、《国语》、《管子》、《春秋》等十几部历史类古籍。内容的表现手法既用到了传统的编年体,又加入了类似《史记》的列传体,该书主要被划分了一千余门类,每一个门类之前都有小序作为导读。

《册府元龟》有帝王、宫臣、外臣等三十一部,每一部都有总序做出概述。北宋著名奸相王钦若一生虚伪阴险,被人们称为“王鬼”,是为当时祸乱朝政的“五鬼”之一。虽说,这个大奸臣一辈子做了数不清的恶事,但是,王钦若修撰《册府元龟》的功劳是无法抹去的。

据史料记载,王钦若在入仕之初,曾任毫州判官。

某年,毫州降雨不止,百姓们晒的谷子长时间被雨水浸泡无法晒干,负责粮仓的官员以谷子潮湿为由拒收,老百姓挤在粮仓周围急的焦头烂额,王钦若听说这件事后,命令仓司收下所有潮湿的谷子,又下令优先将这批潮湿谷子支给借粮者,解决了毫州之急立下大功。

宋真宗大喜,提拔了王钦若。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简单的从“忠”、“奸”来评价古人。其实,所谓《册府元龟》,我们仅从字面上解读未免有些云里雾里,“册府”是古代皇帝们收纳书籍的图书馆,而元龟则是巨大的乌龟。

那么,这两种事务是如何沟通到一起的呢?

古代人迷信占卜,而龟一直被古人视作有灵性的卜物,龟壳经常被用来占卜预测之用。所以,“册府元龟”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借用古代帝王治国的事例作为后世君主统治国家的“前车之鉴”。因为这部书中收录的典故齐全且经典,所以不但帝王将之奉为治理国家的不二之书。

甚至,就连民间学子都将此书奉为经典,无数文人士子将《册府元龟》作为借用典故、提取论据的出处。当然,在整部《册府元龟》中,最具研究价值的就是唐、五代时期的部分,可以说,这两部分是整部书的加精华所在。

许多史籍中并未记载的事迹在这部《册府元龟》中都有体现,而《册府元龟》与其他史籍中重复的部分也有极大的校对价值。但可惜的是,原版的《册府元龟》(北宋时期编撰的初版)如今我们已无缘得见,南宋的重修版《册府元龟》也仅有八卷留存于世。

之后,明朝曾有人翻抄了《册府元龟》,但是,其抄录的过程中有许多偏颇,加之,年代久远,如今已不能解读了。之后,陆心源收藏了北宋原版《册府元龟》近五百卷,与明朝崇祯时期的翻抄本作比对,将初版中独有的部分修撰成《“册府元龟”题跋》。

但是,这部注解最终流落到日本静嘉堂,中国近代的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与爱国实业家张元济曾远渡东洋寻找这部宋朝经典,最终,在静嘉堂中寻得此书。

那么,静嘉堂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为什么在这里会有如此多的中国古籍呢?

静嘉堂是日本收藏日文古籍的专门图书馆,在东京都,创始人岩崎弥之助从明治二十五年前后开始搜集中国和日本的古籍,其子岩崎小弥太扩充了藏书。中国清末藏书家陆心源去世后,其皕宋楼所藏宋元版刻本和名人手抄本四千多部四万三千多册于一九零七年为岩崎小弥太所购。

最终,这些珍贵的书籍被岩崎小弥太运往日本,成为了静嘉堂文库的基本藏书。

之后,张元济从该处借阅了其中的四百四十四卷,又从国内的藏书家中借到了一百余卷。至此,傅增湘有幸效仿前人用这五百余本作为范本对明朝版《册府元龟》进行校对,最终,有注解的崇祯本被收录入北京图书馆,在一九六零年的时候被批量印刷流传于世。

也就是说,我们如今能够看到的《册府元龟》,并非完整的原版,而是在明朝翻抄版的基础上,借着宋朝残本进行校对的通行版。

参考资料:

『《册府元龟》、《日本的静嘉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