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说就睡这口棺材,大臣犹豫道老佛爷,此棺命硬的才能睡

一九二八年,清东陵一声巨响,漫天弥漫着硫磺、芒硝的气味,慈禧奢华的陵墓门洞豁然大开,一群“土匪”冲了进去。

满屋的金银财宝照得坟茔几乎亮如白昼,老佛爷在里面睡得很安逸,在她的棺材底下棺材底下平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填棺珍珠四升,宝石两千两百块,脚底还有各种雕刻的水果和蔬菜。

慈禧的凤冠有一颗鸡蛋那么大的珍珠,嘴里有一颗熠熠生辉的夜明珠,大殿都用黄花梨木制作,雕梁画柱贴满了金叶子,一共有五千多片。

中国当时极其需要钱养兵,而清朝也要支付大量赔款,这些赔款全部转嫁到老百姓赋税上去了,慈禧却把大量的珍宝带入坟墓自己享受了,可见她有多自私。

据说慈禧想用一种“玉棺材”,以展示跟别人不一样,但由于无瑕疵的玉料不好找,玉匠动作也很慢,一直到慈禧死了,棺材都没打磨出来,那他们怎么办呢?

只能用帝王家常用的材料——金丝楠木,据说这是古代最好的棺材材料。

在朝堂上,有朝臣曾提议,“玉棺材”不好找,不如用金丝楠木?慈禧本来同意这个提议,会拍马屁的大臣却说:“老佛爷尊贵无比,应该选用一种特殊的材料,何况金丝楠木命硬的人才能睡。”

这话不知道是褒是贬,慈禧竟然也没怪罪,下令找“玉棺材”,这可苦了那些工匠。

古人对丧葬大事非常重视,历史上,越是身份显赫的人,越是“视死如生”,很多皇帝在登基时就开始找棺材了,他们一边关心陵寝建得怎么样了,一边找最好的棺材材料,古人说:“活着享福,不如死后睡一副好棺材。”

金丝楠木是帝王和王爷才能睡得棺材,普通人无福消受,倒不是说这个棺材很贵,而是此棺材命硬的人才能睡,不然弄巧成拙,死了也不舒服。有一户普通人家,就因为提前预备了金丝楠木棺材,结果一家人都莫名其妙死掉了,这种事情在民间发生了很多,也就没有人敢冒险使用金丝楠木了。

在清朝时期,金丝楠木一般都用来建筑内殿,像漱芳斋、毓庆宫这种内廷建筑,通体采用楠木制作,乾隆花园的天花顶板也采用楠木制作,甚至清代皇子读书的隔扇门的门框也是用楠木制作的。

从清宫造办处的档案记载可知,清宫造办处曾为帝王之家制作了大量的楠木家具,包括香几、桌子、屏风、春凳,都是楠木制作。

楠木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交通不便,采伐难度大,一般要多种工种配合,如架长、斧手、人夫等。

砍伐下来后拽运都得七八百人,这期间有人因砍伐或者拽运而伤亡,所以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之说。

金丝楠木是从桢楠老料中甄选出来的极品,选料比例很低,浪费大量的原始木材,选料的困难跟玉石是一样的,必须切割开看,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材料是金丝楠木。

上好的金丝楠木可真不是有钱就能弄到,是非常珍贵的。

慈禧为了检验是否是金丝楠木,就将食物放在金丝楠木做的柜子里,放烈日下暴晒,食物一直保鲜不馊,那就是真的金丝楠木。

和珅是很受宠的,但他为自己准备的金丝楠木棺材还是没用上,因为皇帝听说后,斥责了他,说他“逾越了身份”。

慈禧想用金丝楠木,也是想保证自己肉身不腐,可惜她命不够硬,镇不住,死后让人拖出棺材,衣服撕碎,寻找珠宝,为了把她嘴里的夜明珠取出来,牙齿都敲坏了,也就应了“命不够硬”的话。

满清皇室的等级制度很森严,身份稍微低一点的,只能用杉木,而且刷漆的次数也比身份高的少一半。皇帝,皇后用金丝楠木,刷漆四十九次,所以颜色比较鲜艳,敞亮气派,让人知道墓主曾经尊贵的身份和奢华的生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