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这一天白天最短,这一天思念最长

丨 ZAKER 湖北综合丨

戊戌年(狗年)冬月十六,2018 年 12 月 22 日,星期六 ,冬至。

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 " 冬至 "。冬至,又名 " 一阳生 ",亦称 " 数九、冬节 "" 长至节 "" 亚岁 " 等。

《载敬堂集》载:" 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 冬至节,春之先声也。

此时,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霜寒降枝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所以,有俗话说,"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 0 ℃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 6 ℃至 8 ℃左右。另外,冬至开始 " 数九 ",冬至日也就成了 " 数九 " 的第一天。

关于 " 数九 ",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 1 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 10 ℃以上,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残红欲尽

寒谷春生

一候蚯蚓结。蚯蚓,阴曲阳伸之物。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

二候麋角解。糜,角后生,阴兽也,得阳气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水泉动,天一之阳生也。

— 冬至祭天 —

" 祭天 " 即是古代的 " 郊祀 " 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的一种方法,是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周礼春官 · 神仕》:" 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目的在于祈求国泰民安。

《后汉书礼仪》:"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清嘉录》则直言:" 冬至大如年。"

汉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而今国内只有潮汕地区延续此习。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 " 气始于冬至 "。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 南吃团子 —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江南地区的传统习俗。

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 圆 " 意味着 " 团圆 "" 圆满 ",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 " 冬至团 "。

每逢冬至日清晨,南方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更豆、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亦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古人有诗云:"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 北吃饺子 —

在我国北方,每年农历冬至日,都有吃饺子的习俗。

谚云:"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亦是为了纪念 " 医圣 " 张仲景冬至舍药之事。

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向民众施舍 " 祛寒娇耳汤 "。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 " 娇耳 ",煮熟后,分给大家每人两只 " 娇耳 " 和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 " 娇耳 ",喝了 " 祛寒汤 ",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 " 娇耳 " 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 " 饺子 " 或 " 扁食 "。因而,冬至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就被沿袭下来。

— 消寒会 —

《天宝遗事》载,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则扫雪通路,延请宾客到居处宴饮,称之为暖寒会。

后人在冬至之后,招集朋友,轮番聚饮,称为消寒会。

《金陵岁时记》记载 :" 吾乡当冬至节后,九人相约谦饮,自头九以至九九,各主东道一次,名日消寒会,文人墨客饮酒之余,兼及韵事。"

— 献袜履 —

古代女子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鞋袜。

三国时魏国曹植在《冬至献袜履表》中言:" 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载:" 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

后唐《中华古今注》称 :" 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 此后妇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袜履,便相沿成习。

旧俗中无论南北,都流行这一风俗,寓意 " 阳生于下,日永于天,长履景福,至于亿年。"

因此,在过去,冬至也称为履长节。

— 窖鲜花 —

宋朝时,北平人在冬至后,挖地为窖,以焰火熏烤,在窖中种植花卉瓜果,时常浇灌,使其生长。

明代张置的《疑耀》中有较为具体的记述 :" 京师风俗,人冬以地窖养花,其法自汉已有之。汉室大官园冬种葱韭菜茹,覆以屋房,昼夜嫌温,火得煌气,诸菜皆生 …… 今内家十月即进牡丹,亦是此法,然在汉止言覆以屋房而已,今法皆掘坑堑以窖之。盖人冬土中气暖,其所养花木,借土气火气相半也。"

冬至正午之时,卖花声便在街巷中到处响起,女子争相购买。山茶、茉莉、慈兰、珠兰之类的鲜花,用铜丝编制成别致的形状,或如半环,或缀成圆环,可在鬓边斜挂或襟前点缀。而芍药、碧桃、海棠、玫瑰等花,选取鲜嫩待放的花苞,围插成巨球或者制成彩篮,悬挂在帐中,芳香四溢,令人陶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