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李白《上阳台帖》竟然是宋代纸?――值得怀疑

造纸业发展至今,每个时期的造纸工艺与所选用的原料,都有着各个时期自己的特点。而由众多流传下来的唐代作品看,唐代的纸张远远达不到宋代纸张的质量标准,唐代纸张因其造纸技术的局限性,纸张工艺与宋代差异极大,纸张纤维和帘文都明显不同,不能达到如《上阳台帖》用纸的细腻程度。

毫不夸张的说,《上阳台帖》用纸如此细腻,其造纸技术至少要比唐代领先几百年。试问,作为唐代的李白是如何能使用到300年后的宋纸,去书写《上阳台帖》的呢?

唐代李白以诗仙著称,相信大多数人都没见过其草书作品。在近期播出的《国家宝藏》中,明星国宝守护人翟天临守护的国宝就是相传李白唯一传世草书《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纸本,纵28.5cm,横38.1cm。草书5行,共25字。款署“太白”二字。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后纸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卷前后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此帖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被收藏家张伯驹收藏,建国后张伯驹交中央统战部部长徐冰转呈毛泽东的信中,特别写明其中李白《上阳台帖》是赠送给毛泽东个人的。因毛泽东自己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所收礼品一律缴众,所以毛泽东在1958年还是割爱把《上阳台》送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上阳台帖》清安岐《墨缘汇观》、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有著录。

译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太白。

在《国家宝藏》的节目中,对李白的《上阳台帖》的前世今生做了情景再现的优秀演绎。

《上阳台帖》为自咏四言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是李白寻找故人,但是发现故人已经逝去,感慨之下而写的书法作品。该诗共25字,既赞颂了王屋山高耸之势,又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和他的为人,抒发了作者对其的仰慕之情。

李白的《上阳台帖》为草书墨迹,高28.5厘米,长38.1厘米,麻纸卷裱,加上后人的题跋,长约3米。引首为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后纸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卷前后及隔水上钤有宋赵孟坚、贾似道、清内府、张伯驹等鉴藏印。

专家分析认为,李白的《上阳台帖》的纸质其实是比较明显的宋代及宋代以后的纸张。

朋友们对此有何高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