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前蜀僧贯休:十六罗汉石刻像

贯休(832-912)五代前蜀僧。俗姓姜,字德隐,一字德远,婺州(今浙江兰溪)人。7岁出家和安寺,苦节峻行,为吴越王钱镠所重,唐天复(901-904)间入蜀,蜀主王建(907-918在位)礼遇之,赐以紫衣,号禅月大师。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善篆隶,尤工草书,人比之怀素,但未见书迹流传。擅画道释,师阎立本,善画罗汉,尝作十六尊者,庞眉大目,朵颐隆鼻,胡貌梵相,曲尽其态。又画《释迦十弟子》,颇为门弟子所宝。太平兴国初,宋太宗赵炅搜访古画,给事中程羽牧蜀,将贯休《罗汉》十六帧进呈,欧阳炯为之歌,《宣和画谱》著录御府所藏其作品30件。传世画迹《十六罗汉图》相传为其所作,现藏日本京都高台寺。绢本,水墨,纵111.4厘米,横50.5厘米,有“西蜀僧贯休作”伪款,右上有“皇祐图书”朱文印,应为宋人摹本。著有《禅月诗集》《西岳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