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老水手为杨秀清献上一策,不料为天国挖下了最后的坟墓

【太平天国系列307,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小佛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过杨秀清的优点,其中一点就是亲近百姓和军士,愿意听取他们的意见。不过,杨秀清这一生听到和接受来自底层的意见的确不少,能采用并加以实施的则屈指可数。1853年时,杨秀清听从了一个老水手的意见,这个意见被杨秀清很好的接受并实施,然而杨秀清可能怎么也没有想到,他所接受的这个意见的实施,最后成了给早早就给太平天国挖下的坟墓。

1853年1月12日黎明,太平军在武昌文昌门下深挖地道后放了足量的火药,而后一将领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点燃引线,砰砰砰刺耳的爆炸声不断想起,文昌城门附近城墙被炸出了近三十丈的缺口,前锋军将领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率部入城,太平军一举拿下长江重镇武昌,东王杨秀清当即晓谕全军将士:“官兵不留,百姓不伤”。

武昌是太平军攻下的第一座省会城市,将士们开始享受战斗带来的喜悦、钱财和美食,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咸丰皇帝的震怒使得各路大军齐齐赶往武昌,太平军高层也紧急召开会议,商讨该去往何处。最后经过激烈的谈论决定前往南京暂住。

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城,然而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并没有着急入城,而是停留在城外的大船上,商量应该分师北上,夺下开封,设立开封为都城。杨秀清座船的船长听说要去开封,急忙面见杨秀清,为杨秀清献上一策,指明太平军的最终归属地。

大家可能会问,这个船长谁啊?没事逼逼什么呢?这个船长姓蒋,名字没有记载,人称蒋老水手。他是湖南道州人,从小就和船打交道,走过不少的水系,一生都在水上,后来太平军经过岳州,老水手选择加入太平军,因为经验丰富,被安排给太平天国重量级人物东王的坐船当船长。

一生都在和水打交道的老水手给杨秀清提了什么意见呢?

不要去河南,河南河水小,又缺粮,敌困不能解救。你今得江南,有长江的险固,又有舟支万千,为什么还要去河南?南京是帝王的家,城高池深,民物丰富,还不立都,却要到河南去,你究竟怎样打算啊!

说简单点就是——不要去河南,河南不好,江南才是好地方,南京是古都,这么好的地方,干嘛不定都?杨秀清听了老水手的建议,真心有点心动,不过没有当面表示赞赏,只是略略的说自己会好好考虑。好好考虑的结果就是定都天京。

定都天京这样的大事,直接关系到了太平天国最后的败亡。蒋老水手虽然年纪大,吃的米饭可能比杨秀清吃的盐多,但是毕竟是只有一技之长的水手,视角有限,不能观到全局。南京虽然是多王朝的古都,但都是偏安一隅的,就算是南宋,那也没有定都开封的北宋混的好啊?!

定都天京,结束东奔西走的生活,过上稳定富裕的日子,让洪秀全消磨了斗志,也让太平天国的高层们有了各自抓权的心思,以至于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从极盛走向衰败。后来湘军围城,李秀成力劝洪秀全逃走,洪秀全不愿意放弃天京安逸的生活,不愿意放弃什么都有的天王府。最后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覆灭。

1853年,当杨秀清决定接受老水手的意见时,也就注定了太平天国后来的灭亡。

参考资料: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