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丁汝昌自杀殉国,死后却被清廷禁止下葬,家人也被流放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起义在短时间内席卷整个朝鲜半岛,而当时的朝鲜政府无力剿灭如此声势浩大的起义浪潮,于是不得不向其宗主国清政府求援。收到朝鲜的求援后,清政府派出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总兵聂士成率领2000清军赴朝助剿,同时依据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的有关条款将此事例行通知日本。随后,日本也派兵登陆朝鲜。很快,东学党起义就在各方势力围剿之下被迅速扑灭。

战事结束后,清政府建议中日双方共同从朝鲜撤兵。然而日方拒绝了清政府的这一主张,并无理提出由中日两国共同监督朝鲜完成内政改革,还源源不断的继续向朝鲜增兵,此举明显是蓄意想挑起衅端,找寻借口发动侵略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舰在朝鲜丰岛海面突然袭击清朝增援朝鲜的北洋水师军舰,不宣而战挑起丰岛海战,清政府被迫应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最后以清政府惨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终。而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斥巨资打造的北洋水师舰队也在与日本的海战中全军覆没。作为时任北洋水师总指挥的丁汝昌坚决拒绝日军劝降,最后在回天无力的情况下吞食鸦片自杀,以身殉国,年仅59岁。而让人感到不解的是,这样一位宁死不屈的忠烈之臣,在死后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抚恤嘉奖,反而还被光绪皇帝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其棺椁。其子孙家眷也被清政府流放,被迫远走他乡,这又是为什么呢?

1836年,丁汝昌生于安徽省庐江县石头镇。咸丰年间,洪秀全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起义军在短时间内席卷大江南北,占领了江西、江苏、安徽的广大地区,丁汝昌所在的庐江县也被占领。丁汝昌加入太平军,成为太平军佐将程学启部下。1861年,丁汝昌随程学启一起投降清朝。作为当时围剿太平天国的指挥官,曾国荃对丁汝昌等降将并不信任,因此在此后对太平军的很多战役中都派他冲在最前面。而丁汝昌也不失时机的抓住了这次机会,他由于作战勇猛而屡立战功,因此一路由营官、参将升任为总兵提督。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斥巨资筹划组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现代化海军-北洋水师。而丁汝昌也由于李鸿章的赏识而被其推举,被朝廷任命为北洋水师提督,负责北洋水师的作战训练。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双方发生的黄海海战中,指挥战役的丁汝昌在开战伊始就被日军炮舰击伤,使得失去指挥的北洋舰队瞬间陷入混乱无序之中。加上北洋水师舰船年久失修,装置落后,根本无法组织起对日舰的有效进攻,因此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北洋水师五艘舰船被击沉,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黄海战役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北洋舰队主力尚存,仍有能力与日军决一雌雄。然而可能是被日本人打怕了,李鸿章慌忙命令剩余的北洋水师舰队躲进威海卫港口之内,不许主动出击迎敌。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于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锁港口,这样一来,北洋水师就面临着腹背受敌的绝境。虽然丁汝昌指挥水师将士英勇抗敌,然而此时敌众我寡,局势已经不可逆转,威海卫最后失守。

威海卫失守后,丁汝昌等水师残军困守刘公岛,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给他写了劝降信,一些贪生怕死的水师将领也逼迫他投降。面对各种压力,丁汝昌宁死不降,后吞鸦片自杀。

丁汝昌死后,手下军官盗用他的名义,私自与日方签订了《威海降约》。而正是这封冒名丁汝昌的投降书,使清政府将甲午战争的失利迁怒于丁汝昌。光绪帝不但抄没了他的家产,还将他的棺椁加上三道锁链,十多年都不予安葬。直至宣统二年,清廷才为丁汝昌平反。

平心而论,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晚清政府政治腐败,制度落后、统治者愚昧等所导致的,把责任全都怪罪到丁汝昌身上未免有失公允。而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则是应当被我们所传颂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