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古国——钟离国,吴楚抢夺战,丑王后钟离春的祖国

安徽凤阳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境内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建的著名烂尾工程——明中都皇城遗址,据说它的奢华程度无法形容,其规模之大、工艺水准之高冠名天下,也正因为太过奢华引起百姓怨言,被迫停工。朱元璋为什么要在凤阳建造这一座皇城?原来凤阳是朱元璋的诞生地,凤阳县也因为朱元璋被人熟知。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距今三千多年前,凤阳境内曾有个先秦古国叫钟离国。钟离国,古籍记载为赢姓,子爵,青铜铭文中也叫“童丽”,有说法认为钟离国跟钟吾国同宗,都跟远古钟人有关。钟离国春秋时位于吴楚交界,其出生不明,古籍中记载得较为混乱。《路史·国名纪》说它是“徐之别封”,即从徐国分裂出来的一个子国。但之后又说“今沂(州)之承(县)有钟离城”,便有学者认为钟离国最早在山东。

钟离国登上历史舞台已到了秦秋时期,并积极参与诸侯会盟。《左传·成公十五年》记载:“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酉、邾人会吴于钟离。” 说得是公元前576年,鲁国的叔孙侨如会同晋国的士燮(xiè)、齐国的高无咎、宋国的华元、卫国戚邑的孙林父、郑国公子酉、邾国、吴国等代表在钟离会盟。由于被夹楚吴之间,春秋末年楚吴争霸时期的钟离国长年动荡不安,被迫朝楚暮吴。很多时候,吴楚两国一有战争必定牵累到钟离国,甚至直接拿钟离国作战场,因此,钟离国自然而然成了吴楚激烈争夺的对象。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ruì),咸尹宜咎城钟离,薳(wěi)启强城巢,然丹城州来。”公元前538年,楚国的沈尹射奉命奔赴夏汭(或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以东),咸尹宜咎在钟离筑城,薳启强在巢地(安徽巢湖一带)筑城,然丹在州来(安徽凤台县、寿县一带)筑城。从记载看,此时的钟离国已成了楚地,楚国在此筑城以防备吴国。《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记载:“吴人伐州来,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吴人御诸钟离。”公元前519年,吴人进攻楚国的州来故地,楚国的薳(wěi)越率领楚军还有其它同盟国的军队火速救援州来,双方在钟离境内进行了一场决战,最终吴国取得胜利,但钟离故地仍为楚国占领。

吴国真正从楚国手中夺取钟离故地是在一年后,吴楚之间发生了一场由边境采桑女矛盾引发的大战。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遂灭钟离、居巢。”说得是公元前518年,在吴国边城卑梁(今安徽天长市石梁镇)和楚国边城钟离交界有两个采桑女因为一棵桑树的所有权而起了争执,引发两大家族的争吵互殴,结果钟离人杀了卑梁人。矛盾不断升级,卑梁大夫得知后不罢休,派城中的军队攻打钟离。楚王闻之大怒,发兵攻占了卑梁。吴王得知后也大为恼火,派重兵攻打楚国,一举攻下了楚国的钟离、居巢(巢国)。

钟离国先落入楚国囊中,后被吴国占领,等日后越国灭吴,又成了越国的地盘,不过,随着越国霸业的落幕,钟离故地又回到了楚国怀抱。2006年时,安徽蚌埠市双墩村曾发崛了一座春秋古墓,据出土铜器铭文显示,墓主系春秋时某任钟离国国君,名字叫“柏”,出土兵器戟上也写着“童丽公柏之用戟”字样,“童丽”,即钟离。之后在安徽凤阳县临淮关镇卞庄又出土了一件青铜器,铭文“童丽君柏之季子康”,指得就是钟离国国君柏最小的儿子康。

钟离国亡国后,经过数次易主,国人有的入楚,有的沦为吴人,为纪念自己国家,有钟离氏,后为钟离姓。战国中晚期齐宣王有个能说会道的丑王后叫钟离春,应该就是钟离国后人。秦末项羽麾下有个大将叫钟离眛,也是钟离国后裔。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南淮古国——徐国,长达1600多年,历经夏商周,淮夷第一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