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向全世界宣战,李鸿章直接怼回去:你这是瞎胡闹,我不参与

中国有句话,死后盖棺定论,意思是说一个去世了,他生前的所作所为都会有一个合适的评价。可这句话用在李鸿章的身上不合适,纵然李鸿章已经去世一百多年,可关于他的争议一直未能盖棺定论。关于李鸿章的评价,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他是晚清重臣,“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另一派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源自他代表清廷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有一点是肯定的,李鸿章能从曾国藩的一名学生,一步步成为晚清最耀眼的政治人物之一,离不开慈禧太后的支持。鲜为人知的是,李鸿章并不是一直在慈禧太后面前卑躬屈膝,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李鸿章难得霸气一次,拒绝慈禧太后的命令。

1900年,由于西方各国对于中国的欺辱让很多人感到不满,于是华北各地义和团正轰轰烈烈地开展扶清灭洋运动,以攻打教堂、杀死西洋传教士为主。义和团运动引发列强介入,派出“使馆卫队”进入北京,洋人还说了要把慈禧赶跑,还政于光绪皇帝,这让慈禧恼羞成怒,主动跟十一个国家宣战,

当时清朝的兵权基本已经被李鸿章为首的汉人掌握,因此慈禧下令叫各地总督组织兵力来勤王,要求他们也加入战争,当清朝的圣旨送到李鸿章的手里时候,作为两广总督的李鸿章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此外,李鸿章还联合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与列强达成协议,不参合他们和慈禧之间的事,保持中立,史称“东南互保”。

抗旨不遵历来是封建社会臣子们的最大避讳,因此按理说,面对慈禧的昏政乱诏,各省督抚纵容千般不愿也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然而事情似乎超出了清廷的预期,各地大员们不仅跪安领诏,反而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反驳清廷的乱政。“乱命”是指一个人临死前在神志昏迷时留下的命令。意思是说清廷下的命令有问题,自己就不算是抗旨不遵从了。张之洞更是提出“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

面对八国联军入侵,慈禧也很快知道自己脑门一热所带来的后果,拉着光绪皇帝就跑,在逃跑的途中下令绞杀义和团,同时电告李鸿章,叫李鸿章北上跟洋人谈和,慈禧太后改任两广总督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叫他全权负责和谈事务,79岁的李鸿章是带病去和谈,在签订《辛丑条约》之后不久,就吐血而亡。

文图资料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