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得归得益一个人,明英宗子孙三代都记得他的恩德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得归得益一个人,明英宗子孙三代都记得他的恩德

大家都知道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鼓动下,御驾亲征讨伐瓦次(蒙古国的一个不落),可不想讨伐失败,王振被乱刀砍死,英宗被俘,人们把这一段历史叫,土木堡之战。从此朱祁镇流落异国他乡。虽然大汗没有慢待他,可除了屈辱之外,是孤独,寂寞,甚至绝望时时困扰着他,他有时候会想到死。

因为他听到了弟弟继位,他这个皇帝已经空有其名了,还好,身边有杨铭陪伴,杨铭给他鼓励,让他有生活下来的勇气。杨铭是谁?实际是明朝的一个通事(就是翻译)他通晓蒙古瓦次文,杨铭一家,虽然没有背景,可都是正直忠义之人。朱祁镇被俘后,他一直都在朱祁镇身边,保护着明英宗。让英宗有了依靠,杨铭被明英宗举列子,把“北狩”比喻为大海涨潮时大鱼搁浅,他说:“大海水潮时,有一大鱼随潮落在浅水滩。彼大海中鱼,如何浅水中住得?这大鱼急还归大海中,潮水不到,如何去得?一旦时到,潮水接着浅水,这大鱼还归大海也。上可宽心,时至自不能留。忧或成疾,悔无及矣。”

杨铭是让朱祁镇不要灰心,天无绝人之路,要保重身体,等到回朝的那一天。 杨铭除了劝解之外,给朱祁镇弄好吃的,因为吃不惯瓦次的生肉,就给他制作烤箱,自己烤肉吃。也不时地去跟瓦次首领也先联络,给朱祁镇争取利益。他和朱祁镇同床就寝,体贴入微。

杨铭这样忠心侍主,让也先都感动了。这天,也先来见朱祁镇说:“你看看你,虽然是明国的皇帝,从日出处到日落处都是你的官员和百姓,可是现在除了哈铭,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帮你。希望回到中原之后,别忘了哈铭这个人。”朱祁镇点头,眼泪在眼, “太师(也先)言是,我不忘也。”

在杨铭的努力下,瓦次终于同意放朱祁镇回中原,杨铭高兴坏了,可朱祁镇却更忧郁了,说,“恐怕我的弟弟不会容我!”

杨铭摇头,说,咱们试一下,不试怎么知道呢!于是,杨铭以朱祁镇特使的身份回到边境上去,可这真的危险重重,先前派回去的太监背杀了,边境守将也要杀杨铭,杨铭以理力争,动之以情,终于有机会回到了中原。见到了兵部尚书王直等人。

王直是朱祁镇的旧臣,自然心里还有旧主,就找朱祁钰说情,让他同意朱祁镇回来,在众多大臣的压力下,朱祁钰同意了。为了不在路上出意外,杨铭和朱祁镇扮做子民,回到都城。回到京城,朱祁钰封朱祁镇为“太上皇”,幽禁在东宫。杨铭也因为护驾有功,被提为锦衣卫镇抚。

天顺元年,明英宗复辟,升哈铭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后又升为指挥同知,算是没有忘记当年哈铭的忠诚。朱祁镇临终时候,拉着儿子朱见深的手说,“杨铭之功,你们要铭记住,没有他,没有我们现在!”

朱见深点头,登基后满朝大臣官职变动,可他却下旨:“哈铭既有虏廷随侍功劳,职事不动,钦此!” 还下旨说,“哈铭既父子出使,并随侍皇祖,及节次杀贼有功,比与其它传升、乞升的不同,准世袭指挥使,钦此!”朱见深没有忘记杨铭的功劳。不但如此,到了英宗的孙子孝宗这里,也待杨铭的子孙为知己,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祖先的大恩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