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何一直无法攻下合肥?因为张辽?答案让人对曹魏心生敬佩!

公元215年,曹操至汉中讨伐张鲁,孙权得知消息后,当即率军十万围攻合肥。当时合肥城中有守军七千,有大将李典、乐进和张辽,当时张辽认为不能坐等曹操派来救兵,于是主动出击,挫败了吴军的气势。那时,张辽在夜间率领八百将士冲锋陷阵,乘着天还未亮,东吴军中混乱之际,竟连斩两员将领与敌军数十人,一时间,孙权大军被张辽的勇武所震慑,无人敢上前抵挡。相持数日后,孙权军中缺粮,打算撤退,不料张辽率领城中大军杀出,竟将孙权的十万大军杀退,孙权仓皇逃窜。此一战不仅成就了张辽“能止小儿夜啼”的凶名,更让孙权颜面扫地。

然而让人无奈的是,孙权攻打合肥无功而返的战事并非这一次,他此生先后五次攻打合肥,每次都没能攻克合肥,反而在这里颜面尽失,比如孙权差点就攻入城中,却被蒋济的计谋给蒙骗,从而错失了大好良机,又或是如同此前提及的,被张辽以七千人击溃他亲率的十万大军,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孙权先后五次都没能攻下合肥,仅仅只是因为张辽吗?

事实上,孙权攻不下合肥,绝不是因为合肥由张辽在镇守,而是因为曹魏对合肥做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要知道对于曹魏而言,关口狭隘就只有几处,换句话说,只要陈仓、合肥与襄樊不失,蜀汉与东吴就很难北伐成功。正因如此,这些狭隘之处必定有重兵把守。虽说合肥地理位置对于东吴极为好,东吴可走水路到达合肥城下,但攻城并不是水战,吴军要下船作战,正因如此,东吴水军的优势无法得到发挥,攻城自然事倍功半。

而且为了防止与东吴打持久战,曹魏将当地的居民北迁至中原腹地,并且坚壁清野,导致合肥城外一片荒芜,东吴大军的粮草辎重只能从吴地走水路运输,十分不便。正因如此,孙权即便亲率大军进攻,也不得不面临粮草不济的风险,更何况东吴的国力本就不如曹魏,并且进攻方比防守方消耗要大得多,此消彼长,孙权自然攻不下已经做好完全准备的合肥。

笔者认为,东吴水路便利,导致曹魏无法抵挡东吴通往合肥的道路,因而曹魏自然要对合肥城池的镇守花费无数的心血,所以孙权对合肥久攻不下,并非孙权能力不济,而是曹魏的提前准备让人心生敬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