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14岁女孩将国旗插在大楼顶端,为抗日国军助威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日军入侵方向同时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在上海首先对日军发动了反击战这场国军与日军的正面交锋被称为“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的本意并不是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它的意义更多是打出中国人不屈不饶的精神,所以在战斗持续到37年十月二十六日时蒋介石就命令最后防守上海的88师撤退

为了掩护八十八师撤退,八十八师524团的谢晋元中校带领着八百壮士死守最后防线“四行仓库”。四行仓库地理位置重要,旁边有英租界,旁边是百姓居民区,仓库又钢筋混泥土建造而成所以一般的火炮很难打穿。由于仓库很近英租界,所以日军不敢用重炮或者飞机轰炸。在此之前日军已经将四行仓库团团包围,仓库旁边插满了日军膏药旗与英国米字旗,日军原本以为会很容易就攻下四行仓库,没想到在11月27日首次发动进攻时就损失200多名日军

在谢晋元部与日军激战的同时,苏州河对岸的百姓纷纷站在自家城楼上为国军呐喊助威,同时充当国军的观察员,百姓用一块特别大的黑板写上字为国军指出日军进攻方向。每当国军对日军进行反击时河对岸的居民都高唱《八百壮士之歌》场面激动人心,正在坚守阵地的将士们见到这种情景战斗意志空前

在河对岸有一个14岁大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杨惠敏。当她见到四行仓库周边全是膏药旗后,萌生了如果将中国的国旗插在仓库顶端以此来鼓舞人心的想法。当天夜里她冒着日军炮火将民国政府青天白日旗送到了国军将士们手里,谢晋元拿到这国旗后热烈盈眶。在第二天早晨他们把中国旗插在了四行仓库楼顶,将士们对着国旗敬礼。河对岸的百姓看到大楼上升起了中国国旗,脱帽致敬高声大喊:“中华民族万岁!万岁!万万岁!

战斗一直从10月26打到11月1日,在接到上级撤退命令后,谢晋元率部撤到英租界。正在观战的英国人也被将士们这种精神感动,英租界司令员亲自指挥压制日军火力,掩护国军撤退。此战之后谢晋元将军升为上校团长,参战的国军全部晋升一级,以此来表彰他们在战斗中出色表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