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第一个看透他的人,决然离去后没有遭殃

当时第一个看透他的人,决然离去后没有遭殃。中国有句老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讲的就是年少时,看忠义的水浒,容易冲动闹事,年老时看尔虞我诈的三国,会感受不到幸福的。然而,水泊梁山中的一位神秘高手,却将水浒,看出了三国的味道。他看透了忠义的典范宋江,也是先离开宋江的人。公孙胜,绰入号云龙,道号一清,被称为蓟州人氏。他们和晁盖、吴用、刘唐、三阮和白胜一起抢走了生辰纲,然后加入了上梁山。林冲,王伦之后,成为梁山第二代领导人之一。与梁山上的大多数英雄不同,公孙胜并没有杀人或放火,只是痛恨,贪官鱼肉百姓,并选择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抢劫贪官的不义之财。上梁山后,他们所做的不是杀人放火的勾当,而是抢劫富人,来帮助穷人。

公孙胜早年跟随晁盖。两人智取生辰纲后,他们逃到了水泊的梁山,以避免官府的追捕。情急之下逃到了水泊梁山,之后火并王伦,晁盖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而公孙胜则位列第三。经过一场战斗和成功,公孙胜应该用权力和金钱享受胜利的果实。毅然选择了,离开权力场,退居深山,去做了隐士。这究竟是为何?原因很简单,因为一个人来到梁山,宋江!梁山水泊易守难攻,官府怕折损士兵又抓不到,因此不敢来抓;梁山水泊也怕得罪官府,怕被扣上造反的帽子。因此,梁山只从事劫富济贫,绝不会造反。

但是在宋江和其他人去了梁山之后,梁山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梁山了。为了救宋江,晁盖与朝廷全面开战,打了无为军,杀了通判,惹上了蔡太师的儿子蔡九。此后,梁山好汉不再是劫富济贫,而是有可能造反。此后,事态的发展证实了公孙胜的想法。宋江一直是梁山对外战争中总是第一个请战,说是让晁天王镇守梁山泊,其实,此举就是为了掌握兵权,做好招安准备,把晁盖架空。在宋江加入梁山团队之初,他并没有急于成为大哥,而是选择了复仇。当时,宋江不顾晁盖等人的反对,毅然带着一帮梁山的弟兄,直接去手刃黄文炳。而公孙胜从这件事情上感觉到,宋江这个人有点目无大哥,根本不把现今的老大放在晁盖眼里。所以,公孙胜对宋江的印象从一开始就不好。事发后,宋江终于在梁山泊安顿下来。

这时,出现了一个新的矛盾:宋江在江湖上的名声远超晁盖,梁山兄弟又都受过其恩惠,对他更是言听计从。而坐在头把交椅的晁盖,虽然也是义薄云天,此时的处境倒显得很是尴尬了。虽然晁盖把宋江推到了二把手的位置,但他终究还是盖不住。与此同时,宋江通过晁盖救援人员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智多星吴用的帮助,当他带领他的兄弟们参战时,他是不可战胜的。公孙胜是晁盖最亲密、最信任的人,他非常清楚这个问题,但是宋江曾经救了晁盖的命,正直的晁盖也非常信任宋江。

虽然公孙胜感觉到事情不妙,但他不希望兄弟们互相争斗。看破厉害关系的公孙胜当即决定,以孝敬老娘的名义,就此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回到二仙山跟随罗仙人继续深造。但是,即使公孙胜清楚地看到了宋江的行为,对于自己昔日的战友们还是放心不下,在打高唐州时再度出山,显示了其对革命战友的同情心理。宋江越来越强大,晁盖的处境和地位也越来越尴尬。但晁盖毕竟是个有情有义胸怀坦荡之人,他并不贪恋权利,于是他便做了个顺水人情,便有意将带头大哥的位子让给宋江。此时的公孙胜看得也很清楚,他看穿了宋江的野心。

然而,即使他说服晁盖一起排挤宋江,也几乎不可能。毕竟吴用,和山寨的,众多兄弟都站到了宋江那边。因此,为了梁山兄弟的团结,公孙胜也不好做什么。后来宋江众人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接受招安之后,四处征讨叛乱梁山好汉死伤惨重,征讨方腊时更是伤亡过半。班师回朝后,那些认为自己正在开创新生活的幸存者也遭到排挤和迫害。最后只剩下,孤零零的智多星吴用,驾着一头老牛车,抱着众人的骨灰,来到了昔日喧闹快活的水泊梁山......时间证明公孙胜的决定是极其明智的。宋江当上梁山大哥,接受了朝廷的拉拢,去和方腊火拼了起来。最后,他们赢得了这场战斗,但梁山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得以善终的也是寥寥无几。这显示了人们一步步担忧的原因。宋江对梁山兄弟是否真的如此忠诚,世人早已下定决心。但是公孙胜及早看破一切,全身而退的公孙胜,绝对是大舍大得的高人一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