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未过人之处:殷成秀因何被元始天尊选中,封为四灵中的白虎星?

并未过人之处:殷成秀因何被元始天尊选中,封为四灵中的白虎星?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天大地大,有东、南、西、北、上下六方!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又将六方搭配以六位上古神兽镇守。

分别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下为勾陈(有人称是麒麟),上有腾蛇。

《易经》五行文化学说中,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论,人们常便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称之为“四灵”。

“源易缘”注意到,人们对“四灵”文化的爱好和信仰,多源于传统道教化中的星宿信仰。但在神话名著和文学作品中,也常常见到。

在《封神演义》里,姜子牙将成汤三山关总兵,骁勇善战的邓九公封神为了“青龙星”;将商末大将殷破败之子殷成秀封为了“白虎星”;将青龙关守将丘引属下的马方封为了“朱雀星”;将佳梦关守将之一徐坤封为了“玄武星”。

而其中的勾陈星和螣蛇星分别是“封神榜”上的雷鹏和张山。

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龙为图腾。因此东方青龙生长生发之地,往往也是吉祥之气,祥瑞之兆。

而西方属金,主肃杀,西方白虎星也被称之为“战伐之神”。

历史文学作品中,就有传说称,隋唐英雄中的罗成,唐朝时期的名将薛仁贵、郭子仪等人,汉朝时期的韩信,宋朝时期的杨延昭等名将,就是白虎星下凡。

通读《封神演义》,“源易缘”留心发现,封神中的殷成秀在商朝将领中,并不算太有名,却获此重要星宿之位。

那么,殷成秀又为何为被元始天尊选中,并委以群星中的重要“四灵”之一呢?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供读者朋友们交流探讨。

一、殷成秀是商将之后,为国尽忠

西周大军伐纣,兵临朝歌城下,兵败将亡,纣王心情十分苦闷。

就在此时,朝中大臣殷破败,认为自己和姜子牙关系不错,上奏纣王,想以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同时晓以君臣大义,劝其退兵。

殷破败的想法有些单纯,但他不顾个人安危,来到西周大营,此举可谓忠心卫国。

劝说姜子牙退兵无果,殷破败又进一步说了些极为难听的话。

“我虽不能为君讨贼,就是死了也要成为厉鬼,定杀汝等……”

东伯候姜文焕看不下去,怒从心起,挥剑将殷破败砍成了两段。

可见殷破败不仅是商朝中的老将军,最后也为国尽忠。

二、为报君父之仇,忠孝两全

殷破败在《封神演义》中的剧情并不很多,也未见他有特别过人之处。

“源易缘”注意到,原著第95回《子牙暴纣王十罪》章节中,殷破败的尸首抬回朝歌后,被以厚葬。

殷将军的儿子殷成秀认为: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西周大军杀了父亲殷破败,更是欺君谋逆,罪加一等。

于是,殷成秀请旨领兵要找姜文焕报君父之仇。

姜文焕是四方诸侯中的伯候,殷成秀又岂是他的对手。

在与姜文焕大战30余会合后,殷成秀被姜文焕砍于马下,父子皆为国捐躯。

虽然殷成秀并没有过人之处,但“源易缘”留心发现,商朝垂危倾倒之际,殷破败和父亲都能勇敢挺身而出,父子二人,皆有一颗报国之心,赤胆忠心助纣王。

父子二人的忠肝义胆,自然可以扬名立万。

三、英勇善战不畏强敌,英年早逝

神话传说中的,“白虎星”几次下凡救世中,可以看出几个特点。

一是白虎星是被誉为“战神”、“战争之星”,往往出现世道大乱、国难当头之际。他们的使命之一就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二是白虎星不畏强敌,且能打能战;三是白虎星一般等是英年早逝,年龄不大……

上面的这些特点中,殷成秀基本上都符合。

殷成秀虽然是商纣王手下的一名小将,但明知国难得头,仍然敢迎难而上,不计生死得失。

这种为君父报仇的精神和忠孝仁义的体现,自然能获得元始天尊的关注和嘉奖,所以他成为封神榜中的“白虎星”,排在大名鼎鼎的邓九公之后,位列群星第二。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中国通史》、《中国道教》、《中国神话》、《易经》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