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书法家:爱酒的王羲之,清醒的人生

导语:爱酒的王羲之,清醒的人生

兰亭集会,文人的醉生梦死。可这浮华背后又寄予了多少的人生感叹,王羲之流觞曲水,饮酒作乐,临泉赋诗,岂不快活。但是体会了王羲之并不是这么认为,所以这才留下了精彩并传世的兰亭集序。

从兰亭集序中,我们不仅领略到了王羲之笔法的精湛,更体会到他的才华绝伦。这一切都源于他的人生态度——锲而不舍。

在宴会上,半醉半醒的王羲之,并非只是一味的追求享乐,他对自我有所约束,这种约束不是我们眼前所见的行为约束,而是内心的一种自律,慎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一颗十分清醒的心。

他十分清楚,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追求又是什么?面对这美丽的景色,志同道合的朋友,真心诚意的发出,来自心底最真诚的呼喊。

人生会有不顺,可以忧愁的有很多,但是作为富贵闲人的王羲之来说,这些大可不必担心,他完全可以安稳的过一生,不用去思考人间的痛苦贫穷,也不你要对自己做过多的要求。

而王羲之却恰恰相反,他的选择就是奋斗一生,不断修炼自己,既要提高自己的品格,也要丰富自己的见识。

王羲之的书法可谓一绝。尤其是在兰亭集会上所作的兰亭集序帖。不仅内容深刻,意义丰富。而且笔法遒劲有力行云流水。看过的人无一不拍手叫好。

王羲之有如此高的境界,源于他平时对此我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当时的魏晋南北朝。玄言盛行,有很多富贵闲人,追求长生不老,哪有什么人还在乎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安稳的过一生也已足矣。

可是我们谁又知道他在练习自己的书法的时候,受了多少苦,用了多少功。我们只看到了行云流水般的兰亭集序字帖。美观让人过目难忘。

王羲之练字时,所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可以堆成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渐渐地,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优美,但仍旧坚持练习书法。

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记得有一次,他心无旁骛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他好像没有听见,还只是一味的埋头写字。

丫环们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等到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发现王羲之正在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都是乌黑的墨汁。她们见状,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他的故事让人忍俊不禁,但是他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正是因为他这份执着,他才成为了东晋大书法家。他自己至今还被人模仿学习。其实学习的不仅是他行云流水般的字迹笔法,更有他身上的那股坚持不懈的韧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