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之前,中日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

历史众说纷纭。

提起甲午战争,很多人都会认为羸弱的中国被强悍的日本侵略者所打败。

但是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

甲午战争(1894年)前三十多年中国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

清朝更是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强、世界第八强海军力量。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在实力对比上,中国是远超日本的。

但是,这种优势并未保持多久。

这些从一个最显而易见例子就可以了解。

自1888年,北洋水师组建以来,清政府自以为亚洲无敌,再也没有为水师增加任何新装备。最臭名昭著的当属慈禧太后,这位牢牢把控着清政府最高权力的女人,宁可花费260万两白银为自己贺寿修建颐和园,也不愿意去为国防增加点力量。1891年干脆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只为保障颐和园的修建顺利。

一方是盲目自大与腐朽不堪,另一方则是积极进取和同仇敌忾。这样的两种状态,自然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

1894年,当甲午海战爆发后,北洋水师匆忙迎战,这才看到真正的差距。在日本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下,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但是这还远没有结束,1895年贪婪的日本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获得二亿两白银赔款。

从此,清政府的经济财政被彻底破坏,而日本则获得了飞速发展的巨大资本。

腐朽、自大,只会导致灭亡,虚心与进取才能促进发展与进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