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驾崩之后,皇位由谁继承了,能否延续他的辉煌呢

上次说到朱元璋驾崩之后,到底由谁来继承他的皇位呢?而朱元璋曾经指定由他的孙子接班,但继承人的叔叔却反对他,他借口扫清乱臣贼子,实则上演了一出叛乱。三年内战之后,朱棣继承皇位,为永乐皇帝,永乐意为永享安乐,当一个暴君如此自称的时候,你就得小心了,除掉他的侄子后,朱棣又无情地肃清他的政敌。人们当人知道他是篡位的,但更有谣言说,他没有合法性,他并不是洪武皇帝所生的,所以他要求所以旧臣宣誓效忠于他,否则就得去死。

其中包括首席大臣,方孝孺,他是忠义之士,他被要求为新皇帝起草即位诏书,他竟然将币扔到地上说:“我宁愿死,你不是真正的皇帝,你的侄子呢?”皇帝下令处死他,而且根据当时的法律,是一种很残酷的刑罚,诛灭九族,那意味着不仅仅你要死,你的父母,祖父母,孩子都要死。皇帝停顿说,那就十族吧。至此,永乐帝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在1403年,他下令在南京以北一千多公里的地方,建立属于他的都城“北京”。而如今北京城的心脏,天安门广场,在这里能充分体会到明朝时京城,红卫磅礴的气势。

穿过天安门就是皇城了,而中小部分就是紫荆城,北京城的建设用了一百万人整整20年的时间,跟历史上其他的独裁者一样,永乐皇帝想要一座表现绝对权力的建筑。但北京可不是仅仅是帝国首都,它还是巨大的仪式地点,皇帝在这里向天祭拜鬼求神灵赐福,保佑大地五谷丰登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天坛是明朝进行全国最神圣仪式的场地,及时被各种旅行团包围,也还是让人心动的地方,天坛象征了中国人努力追求的天地人。稳定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十五世纪初各处小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国的经济开始增长且变得多元化,通过巨大的工程项目,重修大运河,北京到南方超过一千五百公里的水路。

把原材料木材和大米漕运到了新首都,这如今仍然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之一。凭借大运河的帮助,15世纪的中国经济再一次在全世界独领风骚,尽管改造是明帝国的项目,但是却有上前的个人船主在经验着自己的生意。在明朝,商业思想传遍了中国,要通过贸易挣钱,人口上升到2亿,难以置信,15世纪英国的王朝人口还不到三百万,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明朝的统治之下,经过了蒙古占领的阵痛之后,中国又复苏了,明朝边境在中国人眼里再一次成了藩邦属国。当时与现在相似,中国走向了世界,在15世纪初,比哥伦布和达伽马还要早几十年,明朝就派郑和领导了7次下西洋。

舰队集结的地点之一就是泉州湾,在福建海岸上,在这片巨大的天然环礁湖正是明朝时中国舰队集合的地方。这些大规模的探险舰队,就在这里锚定等待季风,他们朝着西方的蛮夷之国扬帆远航。郑和是一位太监他的探险目的并非贸易,也不是征服,而是去接受贡品并展现永乐皇帝的威仪。今天因为中国又一次开始与西方接触,郑和已经成为了国家英雄,代表一个自信的新国度,传扬着中国国力和海军的力量。虽然没有现代海图,但是中国商人在唐朝最远已经航行到了波斯湾和东非,但是在第六次航海结束后,永乐皇帝驾崩了,有一次下西洋后,新的宣德帝终于远洋活动。

为什么他们停止了,明朝在当时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国家,大约2亿人口,他们是伟大的科学创新者,他们创造了伟大的文明,西方后来用这个支配了世界,对于西方评论者,这表明了中国人缺少探寻知识领域的意愿,就像探月工程在阿波罗8号就终止一样。事实上,支配更大世界不在中国的日程上,毕竟对于明朝来说,中国就是整个世界了,但是可能有一个更加紧迫实际的原因,导致明朝放弃了海权,这来自于他们过去的敌人的威胁,蒙古。明朝军队每年都会到北方远征,穿过高山,走进蒙古广袤的土地。

1449年,正统皇帝被蒙古打败,并被蒙古大军俘获,这是明朝军队最惨痛的失败,这导致了明朝进行了大规模的长城修复和一种全新的防御氛围。居庸关是中国历史上它的重要性就如印度史上的开伯尔关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关隘,当时中国皇帝称它为天下第一关,有一个关口是通向蒙古的道路。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的,可以说是花了很多人的心血造成的规模宏大的建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