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一员良将,被诸葛亮器重,刚刚立功封官,就被叛贼杀害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四川至今还流传着“巴出将, 蜀出相”的谚语,尤其是在汉末乱世之中,巴蜀之地,将才辈出,其中一位就值得一说,他是吕雉的后裔,文武兼备,成为蜀汉的一员良将,刚刚立功,被诸葛亮盛赞,刘禅刚下旨升官,就被叛贼杀害,让人遗憾不已。

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谈及这个人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城市,那就是历史的文化名城----曲靖,现如今的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但是曲靖在东汉时期,是建宁郡的军政住地所在处,也就是说,是东汉帝国的一个省级城市。蜀汉南中四郡,是指越嶲(xī)郡(今四川西昌),牂牁(zāng kē)郡(今贵州凯里西北),益州郡(今云南曲靖),以及永昌郡。

永昌郡,有一个不韦县,在当年汉武帝拓边置县时,将汉初吕雉的子孙后裔迁徙于此,吕家子孙宗族就扎根于此,故以“不韦”作为县名,其意在“彰其先人恶”。《三国志》裴注引孙盛《蜀世谱》记载:“初,秦徙吕不韦子弟宗族于蜀汉。汉武帝时,开西南夷,置郡县,徙吕氏以充之,因曰不韦县。”

吕雉,大家都知道,就是吕后。与刘邦共定天下,临朝称制十六年,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但是吕后诛功臣,杀皇子,满手血腥,以至“吕后”成为后世“狠毒”的代名词。但是后来,吕后家族和刘氏皇族集团开展了流血斗争。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骤然激化,袒刘之军蜂起。齐王刘襄发难于外,陈平、周勃响应于内,刘氏诸王,遂群起而杀诸吕,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一场流血斗争,以皇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吕氏被迁徙到了穷乡僻壤的曲靖,几百年过去,到三国时代,吕氏已成为永昌郡中的豪门大姓,其子弟中,出类拔萃的济世之才,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吕凯。吕凯,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年轻的时候,担任了五官掾、功曹。据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记载,五官掾的主要职责是进谏纳忠,荐贤退恶,和功曹差不多。由此可见,五官掾职位比功曹低一些,职责都是一样的,为太守的得力助手。由此可见,吕凯这个人是相当有学识与才干的人。

吕凯不仅学识好,其忠于皇室,忠于百姓。蜀汉章武二年,刘备伐吴,猇亭大败,气愤难忍,病症加剧,在白帝城病逝,刚刚准备托孤,蜀汉境内就来说出现各种叛乱,先是黄元的叛离,之后就是太守朱褒拥兵反叛,随后南方各地的少数民族纷纷起兵反叛,其中还包括益州郡的豪强世族雍闿。

刘备刚死,越嶲(xī)郡(今四川西昌),牂牁(zāng kē)郡(今贵州凯里西北),益州郡(今云南曲靖),三地的叛乱,严重地危害了立国不久的蜀汉安定。动荡不安的四郡中,唯独永昌郡还牢牢地掌握在蜀汉朝廷手中。 而正是昌郡府的功曹吕凯,就与郡府的府丞,蜀郡人王伉商议,应当坚决抵抗雍闿叛军的攻势。

而吕凯素来“恩威内著,为郡中所信”,在永昌郡有很高的威望。永昌城内的官民,在功曹吕凯身上看到了希望,把他看成是永昌城的护卫神,都敬称他为季平将军。人人奋勇当先,护城抗敌。再说那时,部落首领雍闿根本没有将吕凯看在眼里,亲率他的叛军,对永昌城发起了攻击。但是,雍闿的叛军攻了好几次,都没有攻破永昌的城池,无奈之下,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雍闿只好接连数次给吕凯发去檄文,妄想劝诱吕凯背叛蜀汉。吕凯不为所动,坚守长达2年之久,等到诸葛亮统帅大军南下平叛。

诸葛亮南征,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也让诸葛亮非常欣赏吕凯,对吕凯十分倚重,称赞他为保境安民立下了卓越功勋。诸葛丞相向朝廷上了奏表,称赞吕凯、王伉忠诚不二,坚守节操,后主刘禅得到这封奏表后,下旨,任命吕凯为云南太守,加封为阳迁亭侯;任命府丞王伉为永昌太守,封为亭侯。

诸葛亮南征结束回到成都,朝廷的加封令还在路途上时,南中少数民族再度叛乱,吕凯将军率领蜀汉军队,再次讨伐作乱的叛军。在平叛的战场上,不幸被高定的叛军所害,让人唏嘘不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