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的一段隐秘历史,被北洋海军俘获的日本鱼雷艇

从今天的威海海上公园望出去的小海湾就是杨家滩

甲午战争前日军《威海兵备图》上标记的杨家滩一带地形

杨家滩,是今天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村庄的名字,因为旧村改造,当地又多出了名为杨家滩花园的小区。历史上的杨家滩,实际上还是一个海湾的名字,今天威海从悦海公园经海上公园,至威海港新港码头间的海湾,就曾经叫作杨家滩。甲午战争历史上,或者说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中国海军第一次俘虏敌方舰艇,就发生在当地。

1895年1月,甲午战争中的威海保卫战爆发。日本海陆军逼近威海卫,意图消灭北洋海军,旨在为当年春天即将进行的直隶平原登陆行动彻底消除威胁。随着日本海军封锁威海外海、日本陆军夺取威海陆路,北洋海军被困在威海湾中,依托刘公岛、日岛进行艰苦防战。

因为连日从海上强攻威海湾没能得手,日本联合舰队在2月5日凌晨派出10艘鱼雷艇,试图突入北洋海军的威海湾口防材拦阻线,进港偷袭。

鱼雷艇队航进时,采取一艘跟着一艘的鱼贯纵队,从位于今天威海港新码头附近的威海南口防材连接点附近进入,除了有2艘鱼雷艇在航经中途发生触礁、搁阻而掉队外,其余8艘日本鱼雷艇顺利潜入。按照既定的进攻策略,入港的鱼雷艇以杨家滩西侧海面,即今天威海悦海公园至威海公园一侧海面作为集合点,重新整队,排为攻击阵形,在凌晨3点之后朝着刘公岛东端的黄岛方向猛扑,这一位置正是北洋海军的舰船锚泊地。

日本美术作品:“第九号”夜袭“定远”舰。画面上被刘公岛探照灯光锁定的就是“第九号”鱼雷艇

此后在刘公岛附近发生的战事,对北洋海军而言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夜暗之中,日本鱼雷艇亡命突击,刘公岛灯台的探照灯扫射海面寻找目标,却暴露了己方舰船的轮廓影迹,北洋海军的主力舰“定远”立刻成为日本鱼雷艇的目标,最终不幸被名为“第九号”的鱼雷艇发射的鱼雷命中要害,失去了战斗力。不过就在被鱼雷击中的同时,“定远”舰舰尾的150毫米口径克虏伯炮开火,同时击中了“第九号”鱼雷艇。

日本浮世绘:偷袭得手的“第九号”鱼雷艇,锅炉舱被击中爆炸

根据日本军史记载,当时“定远”射出的炮弹命中了“第九号”鱼雷艇的锅炉舱,导致锅炉爆炸,轮机师中妻之宗等三人当成死亡,其余的轮机部门官兵全部受伤,所幸艇体尚完好,而且很快遇到了同队的一艘鱼雷艇“第十九号”前来救援,随后便由其拖航。考虑到拖着一艘重伤的鱼雷艇,无论如何也出不了威海湾口防材拦阻线旁的狭窄通道,但又不甘心白白将“第九号”艇扔下,于是决定采取将“第九号”艇抛泊到日本陆军占领的威海南岸炮台附近的办法,祈望陆军炮台的火力能够保全这艘伤艇。

“第九号”鱼雷艇最后被抛泊到威海南岸龙庙嘴炮台(今威海华能电厂一带)西侧的杨家滩海面,幸存的艇员全部由“第十九号”艇带走。

触礁后半沉在龙庙嘴炮台不远处的“第二十二号”鱼雷艇(照片左侧海面上的黑色物体)

2月5日凌晨的偷袭,除了“第九号”艇因重伤弃艇外,日军第三水雷艇队的队长艇“第二十二号”则因为在作战中途在龙庙嘴附近触礁,也被迫实施弃艇。等到天色放明时,正在忙于抢救“定远”舰的北洋海军,几乎立刻发现了有人员在活动的“第二十二”号鱼雷艇,“靖远”等几艘北洋海军军舰,以及北洋海军的鱼雷艇队从刘公岛附近驶出,前往攻击,附近处于日军控制下的龙庙嘴、鹿角嘴炮台见状立即开火阻击,双方展开激烈炮战。交火中,北洋海军发现了被日军遗弃在杨家滩海面上的“第九号”艇,几艘北洋海军鱼雷艇随即向其冲去。当天破晓时分的战斗,以北洋海军鱼雷艇成功将“第九号”艇虏获告终,搁浅的“第二十二号”艇因为已经破损进水而放弃。

北洋海军俘获后抛泊在麻井子船坞外的“第九号”鱼雷艇(红圈中)

上图的局部放大

今天在刘公岛的东部,有一处名为麻井子船坞的参观点。2月5日天明,北洋海军鱼雷艇俘虏“第九号”之后,即将这艘艇拖曳回刘公岛,就扔在了麻井子船坞入口外的海岸边。随后,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人亲自登艇检查,发现了被遗弃在艇上的几名日本官兵的尸体,对于如何处理这些敌军遗体,丁汝昌力排众议,认为虽属敌军,但是“已善尽其职而付其代价”,下令按军礼安葬。原计划用棺木盛敛厚葬,由于战时难以办到,最后直接埋葬在刘公岛的农田里。

1895年2月17日,北洋海军兵败刘公岛。登上刘公岛的日军,在黄岛附近发现了“第九号”鱼雷艇,后拖曳至日军占领下的旅顺实施修理,重新服役,至1908年退役。而北洋海军曾经俘虏过一艘日本鱼雷艇的故事,随着北洋海军的战败而渐渐湮没,不为人所知。

威海之战后,日军重新获得“第九号”鱼雷艇,照片中是在船坞里修理的景象

“第九号”鱼雷艇艇体上的爆炸破口

资料:“第五号”型鱼雷艇

停泊在横须贺的一队日军“第五号”型鱼雷艇

甲午威海之战中被北洋海军俘获的“第九号”鱼雷艇,属于日本海军的“第五号”型,是甲午战争中日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型鱼雷艇。改型艇由法国设计,共建造16艘,其中“第五号”至“第九号”等首批5艘直接在法国订造,“第十号”至“第二十号”等11艘在日本国内建造。

这型鱼雷艇外型上有个突出的特点,即拥有两座并排排列的烟囱。由于这型艇是甲午战前日本海军的主力鱼雷艇,很多日本人头脑中的鱼雷艇形象都受到其影响,在表现甲午战争的一些日本浮世绘上,日本人甚至于把北洋海军的鱼雷艇也都画成了两座烟囱并列的形象。

排水量:54吨(正常)

垂线间长:33.75米

最大宽:3.35米

吃水:0.9米

动力:1座双缸双胀立式蒸汽机,1座机车式锅炉,525马力

航速:20节

武备:47毫米口径哈乞开司轻型机关炮1门,36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2具(艇首、艇尾各1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