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论义薄云天之最,绝不是关羽,当属此人

《三国演义》中,在罗先生的精心塑造下,关羽成功成为第一义士。当然,不可否认,关羽确实是讲义气的典范。

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论义薄云天之最,绝不是关羽,当属此人。

此人就是臧洪,陈寿对他的赞叹之词,可谓毫不吝啬,“臧洪有雄气壮节,以兵弱敌强,烈志不立,惜哉!”对关羽则是,“关羽称万人敌,为世虎臣,有国士之风。”

显然,在义薄云天这块的较量,二者高下立判。

一、特殊的背景,一颗澄明的心

臧洪的父亲臧旻是有名的良吏,政绩颇佳,对边疆的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对西域的了解程度,比班固所著的《西域传》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臧洪的家庭教育,可见一斑;在潜默移化地影响下,他从小就有着一股忠贞的爱国之情。

二、对国家,于生死存亡之秋率先挺身而出

董卓进京,危害天下,杀了汉少帝后,篡汉的心思昭然若揭。见此,臧洪四方联络,经过一番折腾,终于说动衮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等五路诸侯组成同盟军,并担当众矢之的的盟主。

正是在此基础上,才有了后来以袁绍为盟主,十三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的故事。

三、对兄弟,不求同生,但求共死

张超是臧洪的领导兼兄弟,有一次,臧洪奉命外出,不料与袁绍相遇。袁绍见到臧洪,一见倾心,特别器重,舍不得放他离去,就放下身段,与他结为朋友,想让他留下。这时,青州刺史焦和逝世,一时间,青州地面失去主心骨,黄巾军趁机作乱,狼烟肆起,生灵涂炭。

于是,袁绍借机请求臧洪兼任青州刺史,以平定祸乱,安抚百姓。臧洪本想回到张超身边,但一看到这种情况,他不忍置身事外,打算先解救青州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况且,大家现在都身处同一阵营,袁绍还是老大,在谁的手下都是做着类似的事。因此,臧洪就成为了袁绍的手下。

后来,张超被曹操围困,情况十分危急。得知情报的臧洪连鞋都来不及穿,光着脚火急火燎地跑着召集部队,又向袁绍请求兵马。可当时的袁绍与曹操的关系正好的不要不要的,便予以拒绝,还禁止臧洪前去救援张超。这一下,臧洪可算完全看清了袁绍的嘴脸,失望与愤怒并存,原来袁绍就是个只为私、不为公的伪君子(打着匡扶汉室的口号,扩张自己的势力)。

因为没有臧洪的救援,张超很快就被曹操给彻底打败,遭到灭族之灾。听到这个不幸消息的臧洪如遭五雷轰顶,对张超很内疚,对自己很痛恨,对袁绍更是怨恨不已,并当即与他断绝关系。感觉拉不下脸面的袁绍就起兵围攻臧洪,袁绍这样做,并不是打算干掉臧洪,而是想要给他个教训,让他屈服(因为他实在是太欣赏这个讲义气而又有能力的臧洪)。可臧洪视死如归,一心想要与袁绍抗争到底,为兄弟报仇。刚开始时,臧洪对袁绍的招降予以语气较为平和的拒绝;到了最后,被袁绍活捉时,他直接一通破口大骂,然后不愿再多看袁绍一眼,直接闭上眼睛,等待死神的降临。

四、义洒天下,渲染四方

袁绍得知臧洪没有归降的意思,就增兵加紧攻城。看到城下满是黑压压的袁军,自己这边却又孤立无援,臧洪知道,这回是真的穷途末路了。于是,臧洪召集将士,让他们带上家人,出城归降袁绍,留自己一人下地狱与张超会面。可是,城中没有一人愿意离开,铁了心随臧洪一起死。臧洪倍感无奈,只好作罢。渐渐地,粮食吃完了,只剩下三斗米了,他的秘书打算将其熬成最后几碗粥,让臧洪做个饱死鬼。像这种自己喝粥,别人嚼草根树皮的事,臧洪是断然不肯做的,便下令熬成稀粥,大家一块吃。

唉,是时候上路了。不过,也得让大家伙吃上一口断头肉。所以,臧洪亲手杀掉自己的爱妾,让将士们共享。最后,陪臧洪赴死的,共计约莫八千人,城中男女老少,无一叛逃。

此外,还有两段小插曲。一是先前臧洪派有两个司马出城求援,等到他们回来时,城已破,二人二话不说,默契地冲入敌阵战死;二是有一臧洪同乡,名叫陈容,平素对臧洪很是仰慕;袁绍下令处死臧洪时,陈容恰好也在现场,无能为力的他只得过了一把嘴瘾后,被袁绍所杀。

因此,把三国最义薄云天的帽子扣在臧洪头上,一点也不为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