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文物没有被盗墓贼看上,专家发现后如获至宝,国内仅此一件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珍稀的文物,它们曾经随着主人埋入地下,曾为陪葬品。历经了不少年之后,有些的被盗墓贼所获,从此不知去向,有的却因为各种巧合,幸运地被收藏在博物馆之中。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它们的风采,实属侥幸。其中,在洛阳博物馆中的曹魏白玉杯就是如此。

上世纪五十年代,洛阳矿山机器厂的建设项目动工时,就发现了一座古墓。当考古专家匆匆赶到的时候,却发现墓葬已经被盗,而且还是在很早时期就已经有人光顾了。该墓葬连墓主人身份都不能确定,但在墓坑之中,人们找到了散落的铁帷帐架,其中有“正始八年”铭文。

正始是曹魏第三位皇帝曹芳的年号,再根据墓葬的形制,可以确定这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唯一的有纪年的曹魏墓,这座古墓就被称为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

众所周知,两汉时期讲究厚葬,陪葬品相当丰富,而在曹操、曹丕父子的倡导之下,曹魏时期薄葬之风大加留行。再加上古墓曾经被人盗掘,因此随葬品并不算丰富。然而,在墓室之内的一个昏暗角落,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一个物品。

刚刚被发现的时候,马上有人认出应该是个酒杯,当时被淤泥所包裹,也看不出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考古专家小心地用水一冲,结果它的真面目马上就出现在众人面前,轰动了全世界。

这是一个玉杯,而且是珍贵的和田白玉制成。很明显,这是最上等的白玉,呈米脂颜色,微微泛着青白色的光泽,质地细腻润滑,油性十足。它呈一个圆筒形状,高为11.8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4厘米,是一个直口深腹的杯子。

更令人称道的是,它符合当时曹魏时期简朴的风格,整个酒杯之上,没有任何纹饰。然而即使将它放在做工再精致的玉器之中,它也显得古朴素雅,与众不凡。

这就是历史文物的魅力,有的以巧夺天工取胜,有的已古朴厚重见长,有的宏伟巨大,有的小巧玲珑。这个小小的酒杯,晶莹却不剔透,温润却并不热烈,就如同空谷幽兰一般,卓尔不群,独有一番灵动、自然和不羁。

它的表面,显然比一般的玉器更为光滑,应该是古人采用了打磨的方式给它抛光,才让它多了一些妩媚。

这件藏品被发现后,更证实了曹魏时期社会各阶层崇尚节俭的本质。它似乎就是历史的亲历者,诉说着魏晋风骨的那一段往事。那时候的墓葬,完全转变了风格,不光没有“金缕玉衣”这种奢侈品,甚至连石碑、石祠都消失,不树不封。坟墓上无碑无祠,怎么祭祀?后人就是在墓室前堂设帐放脯酒致奠,所以确定年代的铁帏帐构就是历史的遗存。

洛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出土的文物不计其数,但是曹魏白玉杯被发现后就一直为人所瞩目。它被评为洛阳市博物馆五大镇馆之宝之一,被放置在二楼珍宝馆,以独有的美学和凝重的历史感,孤傲地震撼着每一个来访者。这样的曹魏白玉杯,国内外仅此一件,是不折不扣的孤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