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临坡发现“普通”石片,它竟是原始人手斧,并推翻外国人的理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是一家省级的历史艺术博物馆,陈列文物达五万多件,可是有一件文物,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甚至随意丢在地上都没人会注意到,这就是一块略微带着红色的石片。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让自己有资格被陈列在博物馆的“珍宝”橱窗中呢?如果你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就让小编来为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的人类考古学家莫维士,他在对世界古人类考古中发现了一个理论,他认为旧石器时代早期,从地域划分上可以一分为二,一个是所谓的“先进手斧文化圈”,主要位于全非洲,欧洲,中东部与印度半岛地区。另外一个是“落后的砍砸器文化圈”,其中包括东亚,东南亚以及印巴次大陆北部。这种理论被称为莫氏线理论,一度成为当时的主流说法,并把东南亚地区看成是“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

我国很多的专家学者,他们对这个理论,都表示怀疑和反对,他们也试图找到能够反击的理由,可是苦于没有出土文物作为佐证,因此无法对其进行反驳。

1982年夏天,广西百色地区文化局配合广西文物工作队,开始对百色盆地进行大规模考察,通过六十多名队员的不懈奋战,终于找到石器散布地点80多处,采集石器标本4000余件。

在众多石器中,有不少石器依稀能够看到人工加工过的痕迹,只是这些石器的形成年代太早,又经过很多年的风吹雨蚀,因此形状太过模糊,难以辨认其用途,为此考古队员们一时间没有了办法。

为了能够更好地确定这些石器的制成年代,考古队员特意请来了当地的古人类研究专家,准备对这些石器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鉴定。专家在挑选石器时,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一部分的石器,都是呈上厚下薄的梨状或半月状。

专家们出于职业的敏感,他们觉得这些石器不简单,经过仔细的研究,发现这些石器就是那些欧洲人所谓的“石斧”在这些“石斧”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被珍藏在博物馆中的石片,被称为“百色石斧”。根据石斧在土层中的位置,与专家们进行的年分测定技术,认定了这个“百色石斧”的年代,起码要早于北京人生活时期,甚至与蓝田人的生活年代相同。

这一惊人发现,震惊了世界考古界。考古专家马上撰文,并发表了学术演讲,在演讲中,专家们把百色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广西地区发现“百色手斧”的消息,开始动摇了“铁板一块”的莫氏线理论,证明了“先进”的文明并非西方独有,而是广泛存在于东方。事实胜于雄辩,“百色手斧”的出现,让很多的西方学者“低下了高贵的头”,至此,莫氏线理论被彻底打破。

“百色手斧”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石器,可是,它的“先进性”却让现代人难以想象。在原始社会的时候,百色石斧”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前后要经过50多道工序,包括砍,削,磨等步骤,小编举个例子来说,在同时代的任何石器遗址中,都未找到如此“精细”的第二件同样的石斧,你不佩服广西的原始人制作工具的“手艺”能成吗?

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石片,推翻了看似庞大难以撼动的莫氏线理论,也再次让西方人对于古老的东方文明,有着一个改弦更张的认识。“百色手斧”虽然貌不惊人,可是在它的身上,却闪耀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光辉,文明骄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