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女性都需要佩戴一条白色围脖?背后的讲究还真不少

最近几年,不少清宫剧开播,引发了不少关于清朝的热门话题,除了剧本的故事情节,剧中衣着装饰、行为礼仪等细节,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一部剧细节处理得当,方才能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想必,我们在不少清宫剧中,都主要到一点,就是清朝女子无论什么季节,都会在脖子上围上一条像围巾一样的东西,最简单的就是一条纯白色的,围在衣服上并没有什么美感可言,那为什么清朝女性还要佩戴呢?背后有什么讲究?

其实这个物品正确叫法应该是“龙华”,是清朝女性服饰上一种配饰,大多是用绢、绸等制作而成的。通常情况下,龙华有两寸左右的宽度,在佩戴时,一头要掖进大衣襟里,另一头则自然下垂。

之所以要佩戴这样一条龙华,是基于满族的传统服饰的设计,无论男女都是没有领子的,这条龙华就相当于一条假领子,用来遮盖衣服脖颈处露出来的皮肤。而早前,清朝还没有成立时,满族人都是骑在马背上的,为了在战场上能够行动自如,不受衣服领子的束缚,使行动更加轻快敏捷,所以他们的衣服都设计成了无领的样式。

而满族入关,建立了清朝后,贵族们不用天天骑马打仗,脖子露在外面非常的不端庄,便设计了一条龙华,用来代替衣服领子的作用,并且一直延续用到了清末。

和清朝各种装饰品一样,小小一条龙华也象征着一个女性的身份地位,尤其是在宫里。龙华的长短、宽窄、上面绣花的个数、花的大小等等都是一个后宫女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其中宫女身份地位最低,不管是小宫女还是大宫女都佩戴的是一条纯白色的龙华,只不过大宫女的长度要长于小宫女。而宫中女眷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太后、皇后等人了,她们佩戴的龙华材质不用说都是上好的绸缎,上面还会绣上各种花色,等级越高用的绸缎越好,绣的花越多,越华丽。

随着时代的发展,龙华这种配饰也不再是日常生活中必须佩戴的,除了正式场合需要女眷必须佩戴外,其实时候可以选择不佩戴,而且在佩戴时,龙华一端也可以不用塞进衣襟中,这个时候的龙华更倾向于一种饰品了,就和现在男性的领带一样,正式场合做事时在佩戴。

而一直到了清末,同治光绪年间,满族服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开始出现各种有领子的坎肩、褂、衣袍等,龙华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部分大热的清宫剧,关于清朝服饰还是存在一定的小错误的。

不管怎么说,封建社会下,任何东西,吃、穿、用等,各个方面都展现了等级制度,人与人之间、贵族与平民之间,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不过不同的人生,都会有自己相应的烦恼,我们不用羡慕任何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