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故事」三起三落的步天桥

在泰山中路,过万仙楼、经石峪、壶天阁,会看到一座不起眼的小石桥,你可知道这座石桥有什么故事吗?今天小编就给你讲一讲。

(四眼龙 拍摄)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中天门附近住着一位勤劳、善良、淳厚的青年,这个青年叫什么名字?在山里住了多少年月?谁也不知道,人们见他吃住在山里,便都叫他“山民”。

山民靠打柴、挖药为生,生活十分艰难。山民自幼出入山涧,练出了两条铁腿、一身攀岩越岭的本领。他每次来到中天门下面这两座山崖峭壁的时候,经常看到上山下山的行人十分吃力,一不小心就滚到沟底,轻者摔伤,重者生命难保,特别到了夏天山洪暴发、冬季冰天雪地的时候,行人常常是被隔在两崖,一筹莫展。于是,山民下定决心,要为人们修桥。

山民说干就干,他用打柴、挖药换来的钱,买了铁锤和修桥的工具,每天打完柴,挖完药,就备石备料,铺基砌墩。他白天干,晚上借着月光也干,就是刮风下雨也从没间断。就这样,一连几个冬春,在这悬崖深谷上终于砌起了一座无名桥。桥修好了,可是山民却积劳成疾,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四眼龙 拍摄)

无名桥虽不宏伟壮观,它却给人带来了方便,人们再不用冒险攀山爬崖了。人们感激山民,怀念山民,山民的声誉也是越传越广,越来越高了。不知出于何人之手,一天,无名桥刻上了“便民桥”三个大字,从此,无名桥有了个新名字。

却说这一年,泰安城来了位新任县官,他听到人们这样崇敬山民,心想,这便民桥一定是工程宏伟,规模非凡。这天,他游兴大发,乘了山轿,要亲眼看看“便民桥”什么样。当他来到便民桥时,一伙打柴、挖药的人正在桥上歇息,回忆当年山民修桥的情景。县官一看那便民桥只不过是几块石头相架而成,便趾高气扬的对周围的人说:“哼!小小石桥,有什么值得称道,等我给你们修座好的!”

第二天,县衙真就贴出告示来了,要在泰山修建大桥。随着“便民桥”的拆毁,县令一道道修桥告示像雪花一样飘到了四乡八镇,衙役、保长那也是四处跑,不是派役,就是要粮要钱,若有怠慢,轻者加罚,重者押监,弄得是民不聊生。可是官吏们却乘机层层扒皮加码,中饱私囊。几经折腾,大桥总算修建起来了,也确实比“便民桥”高大好看。在竣工那天,县官心里乐滋滋的,穿上一身新官袍,坐上山轿,长号短笛,吹吹打打,前呼后拥,上山要来为大桥题名,以便流芳百世。一帮文人墨客,为了讨好县官,有的提名叫“雪花桥”,有的提名叫“谢恩桥”。经过一番讨论,便把大桥定名为“雪花桥”,另刻为县官歌功颂德的石碑——“谢恩碑”立于桥边。

大桥落成,县官不仅没有听到对他的赞赏,人们反而更加怀念山民,他心里很纳闷,就派人四乡探听消息。原来,人们因建桥有的倾家荡产,有的无法生活投井悬梁,早已是怨声载道了,人们听说又要搜刮民财大加庆贺,更是义愤填膺,几个人便偷偷把“雪花桥”这三个字改成了“血泪桥”,把“谢恩碑”直接就推到山沟里。就在这年夏天,一阵雷雨,一场山洪,“雪花桥”也被冲得一干二净了。

(四眼龙 拍摄)

“便民桥”被县官拆毁了,“雪花桥”又被山洪冲没了,这深谷险崖又给上下山的人带来了困难。这时,人们更加怀念山民,于是,泰山上的人们都学山民、做山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自动上山修桥。不久,一座新桥又落成了,这就是咱们今天看到的“步天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