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却功败垂成那是大家不知后半句

东汉末年打得最为动人的口号莫过于“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在乱世之中,能得一位让你得天下的谋士是何等震撼人心。然而刘备无疑是全天下最幸福的诸侯,因为他刚好把两者都收入囊中。可刘备最终却并未得到天下,而蜀汉最终还成为三国中最弱的一国,也是最先亡去的国家,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何等误会,才造成了这种“打脸”局面。

要追根溯源,还得找到这句话的出处,而这句话出自南阳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当初刘备浪荡半生,人过半百回首自己才发现,连一点属于自己的私人物业(根据地)都没有。不禁悲从中来,痛定思痛想找一得力谋士帮自己打破困局,而他找到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是何许人也?他其实也是一个满腹才学之人。可他虽身怀大才,却看出刘表心胸狭隘,想必荆州政坛无他容身之所,于是就退居山野过着所谓闲云野鹤之生活。

水镜先生这类人看似隐居江湖之外,然而心中其实还是满满报国之思。所谓“技痒难耐”,他既然不能入政坛议事,便在江湖之外结识各方有识之士,一起谈古论今,寻找治世之道。由于常开此类论坛,水镜先生就认识了不少隐世高人,刘备也恰好听说了水镜先生的故事,所以才去寻他,一来希望水镜先生能出山相助,假若不行,也可请他举荐几位高人出山辅助自己。

水镜此时已经年近古稀,在赤壁之战那一年,他刚好离世,岁月不允许他出山助刘备一臂之力。可他却很看好刘备,于是极力向他推荐身边有识之士,而“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诞生。

然而世人往往自己留意到的只是水镜先生的这句话,却不知水镜先生当时还说了后半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笔者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都不禁大吃一惊,为何有如此论断?那还要分析一下子初孝直究竟是何人。

子初是刘巴,而孝直就是法正,法孝直是何人,是蜀地的谋士,而刘备当时在那里,他人正在荆州。水镜先生为什么会向刘备提起二人,显然他是认为终有有一日刘备会到蜀地去,而当时刘备还没有见诸葛亮,也就是所谓的隆中对还没有被提出来。水镜先生早在诸葛亮之前就已经认为刘备会到益州去发展,他的眼光并不亚于诸葛亮,而这也说明水镜先生确实很有先见之明。

而刘备后来的确把二人收入囊中,这可以看到刘备还是把水镜先生的每一句话都放在心上,然而天公不作美,他很快就失去了其中一人,那就是法孝直。而水镜先生是否会夸大其辞,法孝直真的如此重要吗?

法孝直原本是益州刺史刘璋的谋士,然而聪明如法孝直怎可能没有看出刘璋绝非明主,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法孝直很快就物色到了雄主刘备。结果在法孝直与刘备里应外合之下,特别是在最后一刻也是法正出面劝降了刘璋,才使益州落入刘备之手。

或许此刻你可能认为法正只不过是一个势利小人,不过是懂一些见风使舵的把戏,那你就低估法孝直。刘备在法孝直的指导下,竟然再次大败了曹操,而上一次完成这项伟业的人正是诸葛亮。

在汉中大战中,由于法孝直的战略部署,不仅帮黄忠大败曹操大将夏侯渊,还把夏侯渊斩杀于马下。其后在法正的部署下,刘备差点还活捉了曹操,只是后来曹操儿子曹彰率援军而来,才使曹操侥幸逃脱。此战之后连诸葛亮都对法孝直佩服万分,认为他的才华绝对不在自己之下。

其实早在刘备见到法孝直后,就对他青睐有加,极为倚重。因为法孝直的出现刚好填补了刘备的一个空白,那就是随军谋士之位,也就是所谓的作战参谋。为何如此说,不是还有诸葛亮吗?事实上诸葛亮更像是一种战略型人才,也就是他做大方向的战略部署可能无人可比,可是要是讲到临场随机应变,他可能真不如法孝直。

我们很多人可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诸葛亮总是神机妙算,临场战术能力强。然而事实上《三国演义》中很多故事都是编造而来。事实上的诸葛亮却是六出祁山,却每一次都无功而返,原本魏延有一奇谋可诸葛亮也因太过保守而痛失良机。

后来法孝直还在关键时候上书刘备即位汉中王,让刘备在名义上也不再受制于曹操,在这一片凯歌下,刘备可能就要一统天下了,然而这个时候法孝直却病倒了。刘备非常焦虑,当即为他遍访名医为其诊治,然而天妒英才,最终法孝直还是走了,永远的离开了刘备。

刘备多年来都未曾如此痛哭流涕过,法孝直离世三天,刘备足足哭了三日,后来实在无力再坚持下去,才善罢甘休。而一切也正如水镜先生所预言的那样,法孝直的离去说明汉室复兴之梦恐怕就要从此破灭了。

不久后,刘备为了报关羽之仇,动员全国之力去攻打东吴,结果最终全军覆没,蜀汉从此一蹶不振。就算后来诸葛亮如何努力,结果还是无法改变蜀汉偏安于一隅,坐等衰败的局面,而此战就是夷陵之战。

当时有很多人,包括诸葛亮,赵云等人,都劝说刘备不要去进攻东吴,可偏偏刘备没有听他们一人之言。可是如果法孝直在,一切却可能是另一番局面。因为三国志曾记载,刘备后期几乎连诸葛亮的话都听不进去,可偏偏却对法正的话言听计从。

所以连诸葛亮都认为法孝直若在,刘备绝不会遭此大败。因为刘备说不定就听了法孝直的话不去攻打东吴,就算刘备执意要打东吴,若有法孝直从旁辅助,也绝不会有此大败,蜀汉也不会由盛转衰,走向末路。

没想到水镜先生当初此言,竟然成了最后决定刘备命运的批文,真的是世事无常。至于刘巴,此人一门心思想归顺曹操,只是后来迫不得已才加入刘备帐下,他在刘备帐下也只起到了一点文人之功,帮助蜀汉修订律法,除此之外就再没有任何建树了。

参考史料:《后汉书》、《三国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