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既生瑜何生亮”,下半句更经典,诸葛亮听一次哭一次

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著名的将领,他出生名门,一表人才,精通天文地理,此外,他还喜好音乐,可谓十全十美的才人。然而大家了解周瑜大多都是从小说中了解的,因此不免也被小说的人物设定给影响了,人人都认为他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嫉妒贤才,以至于最终被诸葛亮活活给气死,最能说明这件事的不过于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也被后世用来形容自己生不逢时的境况,然而事实上他却不是这样子的人。

首先对比周瑜和诸葛亮的出身,周瑜说白了就是个富二代,有着祖上的基业,一出生自然在吴国有着一定的地位。而反观诸葛亮,在还没被发迹之前,他是做什么的?躬耕于南阳,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而已。两人的身份一对比便可知,此外,周瑜他年纪轻轻就为吴国的基业贡献了许多功劳,战功赫赫,雄姿英发,身边更有小乔的陪伴,早早就登上了人生的巅峰。而诸葛亮是后来被刘备赏识,才渐渐成为人人敬仰的丞相。周瑜根本不至于嫉妒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有的他也有,诸葛亮没有的他也有。

周瑜不嫉妒贤才还从他和同僚的关系看得出来,周瑜接管东吴的军政大权后,被任命为大都督,统领吴国的水军和陆军,当时的周瑜只有33岁。而东吴的将领大多是跟随孙坚那一辈的,资历和战功都比较高,于是就出现了一些老将看不起周瑜这个年轻的将领,最典型的就是程普。程普曾跟随孙策南征北战,在作战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他这人性格高傲,看不起后辈。当周瑜成为军中的大都督之后,程普就很不服气,经常羞辱周瑜,说他根本不能胜任大都督这个职位。而周瑜以东吴的大业为重,从来不跟他争论。周瑜的一次次优秀的统领开始让程普刮目相待,最后程普感到非常羞愧,对周瑜的做法也非常感动,再也不跟他为敌。

此外,周瑜还经常向孙策举荐贤能之人,他从来不怕别人超越自己,张昭,鲁肃等人都是他举荐的。在自己临终之前,他更是举荐鲁肃接替自己的位子。

如此一个心胸宽阔的人他又怎么会去嫉妒诸葛亮呢?其实,周瑜在说出既生瑜何生这句话之后,还有下一句,只不过三国演义中没有写出来,所以被大多数人给遗忘了。这句话便是:君未归,孤何安。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他肯定诸葛亮的才能,并且希望他能够一起来到吴国当谋臣。诸葛亮没有来到吴国,他的内心怎么会安定呢?

这句话明确表达了周瑜的大度以及爱惜人才,诸葛亮听到周瑜去世之后,感到非常惋惜,每次想起周瑜的这句话,他更是不禁留下眼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