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双枪老太婆原型,新中国成立后被枪决

她是双枪老太婆原型,新中国成立后被枪决

许多人都知道双枪老太婆,不过都是从小说和电视剧中知道,影视剧中的双枪老太婆,是在抗日女英雄的原型基础上加工而成。

现代京剧《华子良》,双枪老太婆出场剧照

不过很少人知道,在抗日时期是真正有一个双枪老太婆的,这个人就是赵洪文国,一个年过50的老太婆,因为常在裙子里面别着双枪,而且枪法极准,因此被称为双枪老太婆。

赵洪文国(1881—1950),女,满族,汉军旗人,辽宁省岫岩县 哨子河乡 红旗沟人。本名洪文国,夫姓赵,故以赵洪文国知于世,人又多称“赵老太”、“赵老太太”,无党无派。抗日战争时期她屡挫屡战,协助其三子 赵侗 组织创建了辽南“少年铁血军”、河北“国民抗日军”、河南“ 太行山 光复军”以及“晋察冀游击纵队”,当时被国人誉为“游击队之母”、“民族之母”,民间称之为“ 双枪老太婆 ”,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赵洪文国的二子赵连秀、三子赵侗、爱女赵理智,均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引用百度百科)

赵洪文国

真正的双枪老太婆非常可惜,因为她在抗日时期可以说是女英雄,不过却在新中国建立后,被判枪决,这个变化之大人人惋惜,笔者给大家说说是怎么回事。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在50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辽宁岫岩县红旗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不过她的第三个儿子赵侗很有出息,个东北大学的学生,后来回乡组织抗日义勇军。

赵洪文国知道日本鬼子有多坏,因此对儿子组织抗日义勇军很是支持,不惜卖掉家里的家当,支持而买枪当经费,而她的家也成了儿子联络的中转站。

1934年,抗日义勇军改名为“少年铁血军”,当地人都称其为“铁血军”,赵洪文国带着家中的妇女为铁血军做后勤,她自己常常为队伍保存枪支弹药,以及监视搜集日伪军的情报。

在儿子的指导下,她的枪打的非常好,一次她和队伍的几个人一起,看见不远处来了3个日军骑兵,于是拔出双枪,同时打死两个鬼子,留下一个逃跑了,此后她的名声越来越响。

电视剧《双枪老太婆》剧照

赵洪文国和她儿子赵侗领导的抗日队伍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也是值得肯定的,甚至连蒋介石都知道,1939年1月,蒋介石把她们母子请到了重庆,当时迎接她们的人超过几万人。

蒋介石还和赵洪文国结拜成了兄妹,挽留她在重庆安度晚年,并许以别墅轿车,她们母子都不为所动,坚持要回东北抗日,于是赵侗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不过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儿子赵侗,在第二年就被日军袭击壮烈牺牲了,只有28岁,蒋介石听闻此事之后,又追授赵侗为中将。在儿子赵侗死后,年近70岁的赵洪文国继续拉起队伍,带着她的第四个儿子赵连中一起跟日军斗争,直到抗日结束。

蒋介石

抗战时期双枪老太婆的宣传

一九三七年九月,赵老太太南下武汉,一面宣传抗战,争取后方各界给予军火支援,一面率领东北青年和两个女儿去河南太行山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筹建抗日光复军,当时太行山百姓响应者上万之众。经过整编后,赵老太太派遣光复军先遣队北上,准备打通敌后通道,与河北国民抗日军和东北少年铁血军联络,形成贯穿南北的敌后游击战线。

一九三八年“保卫大武汉”非常时期,赵老太太发表《对于目前局势的几点意见》,为全民抗战奔走呼吁,身体力行收复国土,声名动于国内外。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爱泼斯坦以及反战同盟成员绿川英子等多次采访赵洪文国,合影留念并多次发表文章,向国际反法西斯阵营宣传赵老太太,专门介绍其抗战事迹。其中爱波斯坦在一九九一年出版的《人民之战》中再次披露了赵洪文国为游击队购买运输军火和赵侗将军在河北组建抗日游击队的历史。

抗战期间广州街头的宣传队动员市民献金救国

一九三八年九月间,赵老太太应邀去广州、香港、南洋各地,从事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受到著名爱国实业家陈嘉庚等东南亚华侨的热烈欢迎,为抗战募集到巨额经费和大批物资。在香港与宋庆龄、何香凝等妇女界名流组织火炬游行,宣传抗战,激发了海外华侨的抗日爱国热情,其场面壮观感人。

一九三八年九月下旬,赵侗由北平取道天津,乘船南下到香港与赵老太太会面。翌年一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亲自邀请赵老太太和赵侗抵达中国战时首都重庆,一时间重庆市万人空巷,欢迎场面空前热烈。在重庆,赵洪文国及赵侗受到极高的礼遇,赵侗被誉为“当代岳飞”,国民政府授予其少将军衔。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赵侗和战友苗可秀举义旗抗日为题材创作的处女作《凤凰城》,由此而轰动大后方。赵氏一家奋勇抗战的纪录片开始拍摄。

一九三九年三月,赵洪文国谢绝了国府赠送的汽车洋房,同时也谢绝了一些社会名流奉劝赵侗将军和战友们留在后方休养生息或出国深造。赵氏母子二人与东北抗战的老战友再次招募选拔东北爱国知识青年,组织晋察冀游击纵队。赵侗被国府任命为总司令,再度率领骨干二百人分两批由重庆赴黄河再度北上,计划与河北、辽南抗日军旧部会合,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

一九三九年九月,国府军政两部的部长何应钦和张治中以及妇女指导委员会的指导长宋美龄联合聘请赵老太太为全国义务兵役宣传指导员。赵洪文国并先川北的南充、达县等十几个县的约请,前往宣传抗日,开始了历时两年,奔波百余市县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当地群众在赵老太太一家抗战七年的英勇事迹影响下,掀起自愿报名参军抗日的热潮。

义助东北抗日军烈属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即抗战胜利的前一天,赵老太太的丈夫客死异乡。尔后,赵老太太主动辞去国府军政两部和妇女指导委员会等职务,解甲归田,前往北平。在北平她不顾年迈病弱,四处寻找抗日军烈属,然后上下求助,奔波千里,独自一人冒数九严冬,历时多月,带领抗日军烈属返回东北。回东北后,为以自己的力量解决抗日军烈属的生活出路,赵老太太以近花甲之年从商,在丹东和沈阳筹办工商事业。无奈国共内战骤起,和平建国希望破灭,赵老太太返北平隐居。

卖命蒋介石

一九四九年四月,赵洪文国由北平再次南下,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赵洪文国和儿子赵连中死心塌地为蒋介石卖命,赵洪文国受蒋介石的委托,在冀热辽边区组织游击队,她的儿子为总司令,继续替蒋介石卖命顽抗,期间阻止国民党第十六兵团起义,枪杀解放军谈判代表,围攻占领川西的温江、崇庆、郫县、金堂、新都及川东的秀山等多座县城。其中一次杀害了军、民300多人。

被活捕拒不投降

1950年2月,赵洪文国竟然率领众人攻打县城,最终因为实力悬殊被解放军活捉,但拒不投降。当时被逮捕时,赵洪文国已是七十岁高龄,解放军西南军区军法处判处其死刑

在审判之后,赵洪文国被判枪毙,听闻此事之后,周总理念她抗日有功,还出面为她说情,可死者的家属不同意,于1950年“三反五反运动”被执行枪决。抗日战争幸存的赵洪文国第四子赵连中亦同时被处决,时年二十五岁。

1938年,赵洪文国与邓颖超等合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