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老家在项城,为何到死都不愿回去

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但他似乎对项城印象特别不好。他被迫下野后,一直居住在河南安阳。死后也没有归葬项城,而是埋在了安阳太平庄的袁林。

是袁世凯对故乡没感情吗?

并非。袁世凯对故乡其实很是怀念,对河南人也非常照顾,他的政治集团中有很多河南人,他的头号政治搭档徐世昌、实业经济骨干经理人王锡彤都是河南卫辉人。

对于大人物来说,任何一件怪事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袁世凯不回老家亦然。

这件事还要从袁世凯的家世说起。

袁世凯的祖父是袁树三,父亲是袁保中,叔叔是袁保庆。

袁保中子嗣茂盛,有一个嫡长子叫做袁世敦,请记住这个名字,此人将对袁世凯的后半生带来很多烦恼。此外,还有5个庶出的儿子,分别是袁世昌、袁世廉、袁世凯、袁世辅、袁世彤。

袁保中的弟弟袁保庆却子嗣稀少,生了两个儿子都不幸夭折,只有5个女儿。保庆的夫人牛氏特别喜爱袁世凯,还曾给他哺过乳。保中见弟弟没有儿子,又见牛氏喜欢,索性把世凯过继给了保庆。

袁世凯家族人丁兴旺,其叔祖父、诸伯叔在清末镇压农民起义战争中获取了功名,家业十分兴旺。袁世凯虽说不爱读书,但也十分追求上进,他一向对有本事有追求的人十分钦服,对只会享乐的族人各种看不惯。

袁保庆夫妇相继去世后,袁世凯转而又和生母以及兄弟们热络起来。因为兄弟们中间他官做的最高——时任山东巡抚,他便把生母刘氏接到山东济南,随他一同生活。

刘氏于1901年逝世,袁世凯虽然已经过继出去,但仍然为生母的丧事操心。他当时已是清朝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河南地方官员很给面子,丧事一切顺利,唯独在择墓下葬时发生了尴尬。

刘氏是袁保中的继室,不是元配。按照封建规矩,继室一般不能与丈夫同穴而葬。但这也只是一般规矩,如果儿子的事业兴旺,母以子贵,继室和丈夫合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偏偏有人来认这个死理——袁世敦。

袁世敦是袁保中家的嫡子,嫡子是一家之主,庶母葬在何处,他是最后作主的。他明确提出,庶母刘氏不能和父亲合葬。

不少人劝说世敦,毕竟世凯现在官大势大面子大,驳他的面子不太好。世敦却死抱着嫡兄的架子,死活就是不松口。

袁世凯对此相当恼火,旧怨新仇一发涌了出来。

他俩有什么旧怨呢?

袁世凯是个精明能干的人,不论是在朝鲜摆布大院君,还是小站编练新军,又或是对维新党人耍手段,镇压义和团,他都干的有声有色,从不落后于人。因此他对干不成事的人往往带着些偏见。

恰好袁世敦就是这路货。

袁世敦少年时性格古怪,常常与兄弟们致气,有一次气厉害,索性离家出走,到叔叔家住了一段时间。他科举考试连乡试都没过,只好花钱捐了个官。办事能力也差,在山东对付义和团时处理不当,激起了民变。朝廷震怒,世敦花钱买的官职也被革去。

幸亏袁世凯从中周旋,才侥幸没被追究治罪。

这样一个怂货,还这么大脾气,袁世凯自然没什么好感。

此时在母亲下葬的事情上发生矛盾,一向极重孝道的袁世凯自然无法容忍。

可是又没办法,袁世敦说的确实是正理,就算你是天王老子,世世代代的规矩你也不能随便改。

无奈之下,袁世凯和同母兄弟袁世廉等商议,另外选择了一块墓地埋葬了母亲。从此,他对袁世敦积下深深的怨恨,直到袁世凯去世,再也没有与其往来。

大概是恨乌及乌,直到15年后袁世凯去世,他也再没回项城一次。

当然,这只是他不回老家项城的一个原因。

袁氏把家安在河南安阳洹上村,还有别的什么缘故呢?

1909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隔天去世,溥仪继立为帝。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对袁世凯当年出卖维新派和光绪帝一直怀有成见,载沣一度想寻事杀掉袁世凯,为哥哥光绪报仇。袁世凯很恐惧,跑到天津躲了起来。

庆亲王奕劻和军机大臣张之洞都劝载沣不能意气用事,袁世凯编练新军,北洋军诸将都对袁世凯非常拥护,杀袁有可能导致北洋军作乱。载沣无奈,只好借口袁世凯患有足疾,让他开缺回籍养病。

袁世凯身处嫌疑之地,倒也不敢违抗,便带着大部分家人,匆匆赶到河南卫辉府安顿下来,次年,因嫌卫辉府的房舍窄小,袁世凯买下亲家翁何炳莹在彰德府的一块空宅,从此在彼处经营起一座巨大的豪宅。

据说袁世凯这座彰德新宅花费了数十万两白银,府院四周的院墙极其高大,墙上还模仿城墙盖了几个炮楼。彰德府派出了两营马队负责袁家的防卫工作,可见其规模不一般。这座袁家大宅内部应有尽有,菜园、果园、桑园应有尽有,袁氏族人自种自吃,倒也自得其乐。

有人质疑,既然下野了,为何不回项城老家?

袁世凯祖父和父亲一辈在外做官,回项城的时间很少,项城的袁氏祖宅没有扩建。袁世凯一大家子人,六七个姨太太,二十多个子女,还有随行的侍从护卫人员,项城的条伯还不如卫辉,肯定容不下。

当然,或许这只是很小一方面原因。从袁世凯的政治属性来说,他回项城并不合适。

1909前后的清廷,已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了。

年轻的摄政王载沣根本无力应付深重的政治危机,满朝之中并没有哪位大臣的资历与能力比得上袁世凯。最关键的,袁世凯编练的北洋军已经成为清朝唯一的军事力量,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徐世昌等袁氏死党在北洋军中位居要津掌握实权。

于军于政,袁世凯都是清廷第一号人物。

所以他名虽下野,实际上东山再起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他迁居于彰德洹上村,地理条件可比项城好多了。京汉铁路经过彰德府,洹上村就在车站附近,到北京十分方便。袁世凯还在家里建了一个电报房,频繁地与北洋诸将沟通联系。处江湖之远,袁世凯却对庙堂之事知之甚稔。

从1909到1911,袁世凯以悠闲的姿态度过了两年时光。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无力应付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被迫请袁世凯出山收拾局面。

后面的事大家都很清楚了。

袁世凯复出,率北洋军与革命军打成对峙局面,然后扮演革命角色,逼清帝逊位,攫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从洹上村走向人生辉煌的顶点,袁世凯自认为这里是他人生的福地。所以在其心目中, 彰德无疑要比项城更具分量。

1916年袁世凯弥留之际,嘱咐儿子们把归葬洹上。

一代枭雄袁世凯,遂尘埃落定于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