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张榆中老照片流出,能看懂的榆中人说明你已经老了……

01,老榆中的回忆!

其实,在新旧变化之中,“老榆中”留给我们一种怀念,一种记忆。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

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的非物质遗产。城市的最大的物质性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等。地名也是一种遗产。

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和身份。 我们总说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城市历史人文的特征!榆中虽然是一个小县城,但是新与旧的交替之中,它的历史人文特征就更加显现出。

1

城市篇

70年代的榆中老街

榆中支行

兴隆路

陇海铁路

02

故事篇

1910年榆中通往兰州的路

1910年的清水驿以及路过的一位先生

兴隆市场(1994)

甘草农贸市场(1994)

新建的文成小学(1998)

张老营太平鼓(1992)

第一次到兴隆山游玩,看见停在一旁的摩托车,伙伴们都兴奋到了极点,轮流坐在驾驶座上拍照片,我只记得自己匆忙把冰棍塞到了嘴里,煞有介事地拍了一张,拍完看见其他伙伴嘴里的冰棍儿,羡慕得一塌糊涂。自己的“人参果”还没有尝出什么滋味,就没有了。那时候,吃冰棍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比较奢侈的享受。

穿越,黄土岗上的寺庙,上世纪50年代初修建的陇海铁路线从这里经过,黄土山包上的寺庙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图于2009年3月14日拍摄。

3

生活篇

在没有计算器的年代,爸爸经常把算盘打得啪啪响。老师傅啊……

妈妈坐在缝纫机前做针线活,咔嗒咔嗒的声音可耐听了!这意味着又有新衣服了!即使只是拿旧衣服缝缝补补,就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这种印花的老床单,那时候最讲究的是寓意!小编家里现在还有这玩意儿……这是不是说明生活水平没有提高?

一到天气晴朗的日子,两棵树上系根绳,就开始晒被子。晚上钻进晒过太阳的被子里,那感觉好幸福哇!

爱美的女性甩掉了长辫子,开始流行烫发,顶着大波浪卷儿走在大街上,特潮!那时候如果烫发技术不合格的话还会糊呢!

那时候没那么多粉底、眉笔、口红,一盒雪花膏,就是女人全部的化妆品。海报现在看起来也别有韵味呢……而不是现在跟着日韩剧买彩妆。

4

娱乐篇

那时没有高科技的娱乐,一台电视就能够凑足几家人过来,看得津津有味,还能在一起聊家长里短。

最怕周二下午出现下面这个画面!

小孩子的课业生活非常丰富,一群小伙伴来家里找你,一起在院子里玩跳房子、弹弹珠、跳皮筋、捉迷藏……

(跳房子)

(弹弹珠)

(跳皮筋)

(罩麻雀)

(打宝)

(玩泥巴)

(投沙包)

(打乒乓球)

那时流行音乐开始在大街小巷唱响,人们会收藏自己喜爱的歌手的磁带,在悠闲的午后用录音机放着听。

夏天的晚上,大家都集中在小广场上乘凉,大人们聊天,小孩子们则玩疯了。直到广场上放电影,大家才会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动。

一张照片,一个故事。

一张榆中老照片,

一个榆中的老故事。

老照片是一个记忆,也是一个传承。

既然过去,回不去了,

那就让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

记忆、情怀

在这些老照片中渐渐化开,

追忆榆中流年风景。

来源;榆中老乡俱乐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