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退位详情:革命党和朝廷的妥协,两边都认为自己占了便宜

很多人并不了解,宣统皇帝是怎么退位的,有些了解的人,仅仅也只是知道因为袁世凯。今天虎臣就来带大家重点说一下清帝退位之前发生的情况,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还原当时的历史情景,下面来带大家看一看。

1911年9月在四川以及10月在武昌爆发的起义,黎元洪身不由己的成为了起义军总司令——湖北军政府都督。裕隆太后愚昧无知并且无能。摄政王载沣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无奈之下,启用了三年前被罢官的袁世凯。其实在三年前,载沣是想要杀掉袁世凯的,但是没有下决心,最后罢官,放他回去养足疾。

大家不要觉得袁世凯野心大,事实上,在那之前,人们只认为袁世凯是一个叛徒。而且启用袁世凯也是不得已,为什么呢?朝廷镇压叛乱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军饷,资金怎么来?只能从外国人那里借,但是外国人也不是傻子,什么人都借,只有主持政务的人能够取得外国人的信任并且在外国银行有很好的信誉,不然的话没有贷款的可能性。

袁世凯当时的威望还是相当高的,不仅仅是在北洋新军中,他对于各派的影响力也不能低估。所有的人,不管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都认为袁世凯是一个有才干的领袖,头脑冷静的杰出政治家。在外国人看来也是一样,《泰晤士报》就曾经发过文章:如果朝廷发现困难重重,前途暗淡时,就必须重新启用袁世凯,因为他是唯一能够力挽狂澜的人!

朝廷一再敦请袁世凯,最开始袁世凯还不同意,说旧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最后才同意了,当袁世凯抵达京城,他就发现,当前的情况,只有他能够掌控,并且没有人能够阻拦自己。袁世凯先后被任命为湖广总督,钦差大臣和新内阁总理大臣。接着袁世凯开始着手和革命军作战。

迅速的扭转了朝廷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局势,并且在长江北岸地区,收复了与武昌隔江相对的汉口和汉阳。但是这家伙又适合而止,没有彻底毁灭革命党人。效忠朝廷的人最开始困惑,接着感到愤怒,因为他们发现,袁世凯这么做,绝对不是为了朝廷!袁世凯在这种情况下,给唐绍仪派了个任务。

唐绍仪最初是袁世凯的幕僚,担任过驻朝鲜通商大臣,1904年担任过驻西藏全权大臣,1906年担任中英西藏协定谈判的中方代表,1907年唐绍仪担任奉天巡抚。他俩的关系非常的亲密,唐绍仪做了一件让朝廷中人非常惊讶的事情。袁世凯派他去和革命党谈判,他在议和期间,公开声明拥护共和!朝廷颜面尽失!

之后,他被革职,南北谈判陷入了僵局,开始拖延。朝廷最终答应和革命党妥协,为了迎合袁世凯的意愿,因为袁世凯已经成为了当时时局的主宰者。最后,两边都达成了妥协,皇帝宣布退位,但是保留各种特权。两方都认为自己占了便宜,对于革命党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武力推翻帝制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持续多年的内战倒是有可能。对于朝廷来说,朝廷丧失的只是统治权,一切都还在,皇帝只是暂时(注意这两个字)将权力委托给这个叫民国的混乱的机构代理。袁世凯在这里也对皇帝进行了蒙蔽。

参考文献:

《紫禁城的黄昏》——庄士敦

《现代中国》——程士光

《泰晤士报》——1910年12月17日报道

想要知道袁世凯是怎么蒙蔽皇帝的?请听下回分解。不知道各位网友怎么看呢?虎臣会每天为大家更新优质的历史文章,对历史有兴趣的网友点个关注吧。您的点赞,转发和评论就是对虎臣最大的支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