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入海向东流

文 | 内幕君

在内幕君眼里,中华史上下5000年,最好看的一段当属战国250年。

没有之一。

1

战国初期,中原霸主魏国最先称雄。

到了中期,煮盐垦田,富甲一方的齐国,把魏国从霸主的座椅上拽了下来。

转至后期,燕合五国伐齐,齐国日渐式微。攻伐杀戮后,留下秦赵争霸。

然而,手拿好牌的赵国后来打了糊涂战。

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耐不住性子,眼看廉颇守城不出,迟迟拿不下犯境的秦军,便把帅印甩给赵括。

赵括何许人也?名将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论战谈略,他爹都比不过他。但空有一身理论。

蔺相如说他:"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不懂应变的赵括,最终身死沙场,顺带把赵国国运一并葬送。

少年轻锐喜谈兵,可怜四十万苍生。

内幕君偏爱战国史,因为这二百五十年,好比一幅画卷铺陈,七雄争霸的风云,合纵连横的激荡跃然眼前。

更重要的是,警训和智慧。

纸上谈兵的赵括注定成为后事之师。反观白起,战国四名将之首,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他攻城七十余座,历经大小七十余战,从未有败,甚至没有一场平局。白起什么样的仗都打过,有以少胜多,也有以众凌寡;有千里奔袭,也有高垒攻坚。

懂应变、擅实战,猛将当如斯,亘古不变。

哪怕是在房地产,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2

2002年,华润集团决心做一场深刻的变革。

那时候的华润,有着50年历史、500亿港元资产,是一家典型的香港本地企业。集团提出面向内地,再造一个华润。

变革的起点落在毗邻香港的深圳。

彼时,国内商业地产尚在拓荒,王健林刚刚摸索出第一个万达广场,华润大笔一挥,斥资40亿港元,准备开发罗湖华润中心,试水大型商业地产。

被推到浪头前的是年仅35岁的吴向东,由他操刀项目,尝尝螃蟹的味道。

和吴向东相仿,白起36岁那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山与函谷关,阻碍秦国东进,白起被推为主将,攻打韩魏两国。

上任后,白起避实击虚,采取先弱后强的战术,指挥秦军主力绕到韩魏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围于伊阙,最终灭敌二十四万人。

经此一役,白起一战成名,在封神之路上狂飙。

让吴向东扬名的「伊阙之战」便是华润中心项目。

然而,外界并不看好。

香港媒体甚至调侃:“华润用40个亿在深圳砸了个‘大坑’”,华润内部的消极声同样不绝于耳。

按照计划,华润中心将建成深圳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业建筑群,而核心就是“万象城”购物中心。由于投资大、风险高、回收周期慢,华润内部争论不休。

这时候的吴向东,开始展露杀伐果断的一面。

在一次预算会议上,面对全体华润董事,他立下军令状:“万象城若未按时竣工开业、或未实现预算业绩数字,不复相见。”

一年后,万象城如期开业,首年即实现盈利。

1993年清华研究生毕业后即入职华润集团,2000年奉命组建华润(深圳)有限公司,其实,吴向东算是少年得志。

而万象城一战让他名扬华润称猛将,青云直上,历任华润置地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董事会主席、提名委员会主席、执行委员会及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执行董事…

成名之战后,大冲旧改项目、深圳湾国际商业中心,一次次将吴向东推向神坛。

与此同时,吴向东成了华润置地的精神旗帜,被业内称为“猛人”。

从为华润注入商业地产基因,再到确立“住宅开发+持有物业+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这面旗帜,似乎没有固定的风向。

2013年,吴向东接过王印手中的权杖,再次变革。

执掌华润置地后,吴向东决定重返一线城市,把华润带入快周期开发跑道。当年华润置地销售663亿元,同比增长27%。

然而,就在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惊雷乍响。吴向东卷入了宋林风波,转身又陷进万宝之争的泥潭。

风萧萧兮易水寒。

即便最终都以清白之身示人,但舆论压力之下,吴向东在华润置地的前景并不明朗。吴向东退居幕后的这几年,华润置地的扩张步伐也明显放缓。

利剑入鞘四个秋。

3

不过,秋千荡出去总要回来,不管多慢。

2019年2月19日晚,华夏幸福发布公告,宣布吴向东正式加入华夏幸福,任公司首席执行官(CEO)暨总裁。

即便早有传言,这则官宣还是击起了千层浪,媒体热议不断。“猛人”从央企高位转身民企,在地产界前无古人。

向东流的水,又奔腾了。期待裹挟疑问随之而来。

华夏幸福以产业新城立足,而吴向东擅长商业地产及住宅开发,二者结合引发嬗变?圈内忍不住吃瓜讨论。

这极大考验吴向东的掌控感和应变力。

近年来,华夏幸福突破环京布局,将“固安产业新城模式”全国复制,已经“粘贴”了13个省。

但马儿跑得快,马车队管理就容易跟不上。华夏业务高速拓展的同时,“运营能力”还有进一步施展的空间。

吴向东缔造的万象城,在南方多个核心城市成功实现异地复制,凭这点,管理好“马车队”不是难事。

难的是打开“幸福”的飞跃之门。

通过在核心城市周边开发产业新城,跟地方政府签订产业新城合作协议,协助政府进行土地整理,招拍挂拿下地块后,在土地二级开发中建设住宅项目,用售房利润来反哺产业新城前期投入和后期运营。

这种独创的产业新城模式,让华夏享受了多年差异化打法的红利。但在楼市调控冲击下,和诸多房企一样,华夏幸福的地产销售同样受波及。

2018年,华夏幸福销售额1680亿元,京津冀区域的销售面积为728万平方米,其中在廊坊的销售面积达338平米。

可以看出,华夏的异地版图尚待扩张,一张新的幸福蓝图等着吴向东描绘。

有着深耕一二线的经验,深谙“住宅开发+持有物业+增值服务”的打法,早已在华润封神的吴向东,于知天命的年纪加盟华夏幸福,显然不是来守成的。

江河若要入海去,唯有不停向东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