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第二次入湘之战:2万主力覆没,60岁老将单挑而亡

曾国藩在家书中曾无数次说到:“郡县以来,湖南未曾先天下,今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湘军”,说出了湖南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这都源自晚清太平天国运动。自从永安突围以来,洪秀全、杨秀清等就想过要席卷三江两湖,引爆当地天地会起义,而后扩大军队规模,占据东南九省,从而具备与大清争夺天下之资本。可惜,1852年6月—12月,太平军第一次进入湖南作战时损失惨重,南王冯云山阵亡、西王萧朝贵阵亡,且均被枪炮击毙,太平天国早期“三驾马车”仅存杨秀清,内部权力格局就此改变。

1853年2月,60万太平军从武昌沿江东下,3月便打进南京,并将其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都城。同年6月,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韦俊、石祥祯、林启荣等统帅4万精锐西征,连克池州、芜湖、安庆、九江、湖口、田家镇、半壁山、汉阳、汉口,前锋直抵武昌城下。1854年1月,被誉为清军“救火队长”的一号悍江忠源在庐州被胡以晃、曾天养击毙,皖北大局已定;不久,曾天养挥师东进湖北,连克十余城,太平军士气相当旺盛。为此,东王杨秀清决定再次发起入湘之战,目的是拿下湖南省会长沙,引爆当地天地会起义,摧毁湘军赖以生存的土壤,而后挥师南下,将东南九省纳入囊中,最后决战满清于中原,早日实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夙愿。

此次入湘作战,是太平天国第二次大举进军湖南,具体安排如下:

韦俊:统兵一万余,进攻湖北首府武昌,阻止江北清军南下增援,为主力夺取长沙创造条件。

曾天养、石祥祯:统兵7000余,驻守岳州、靖港,从北面威胁长沙,同时阻止清朝水师从洞庭湖过湘江增援长沙之敌。

林绍璋:亲率2万主力绕道宁乡奔袭湘潭,从南面威胁长沙。待湘潭拿下后,与曾天养、石祥祯从南北两路合力进攻长沙,一举拿下城池。

此次兵力部署问题很大,主要是林绍璋这败军之将能力太过一般,增援北伐时居然还能被清军偷袭大营成功,营盘悉数被焚毁。虽说自己可以全身而还,但并非是能力出众所致,而是清兵不敢追击之结果。韦俊骁勇无敌,能攻能守,居然拉去江北干“助攻”,实乃大错特错。

闻知太平军要进攻长沙,曾国藩亲率湘军水陆两师从衡阳移师长沙,总兵17000人,这是直属于自己的湘军,罗泽南、江忠淑、刘长佑等部湘军则另算。到达长沙后,曾国藩便与巡抚骆秉章商议,决定派塔齐布、彭玉麟、杨载福等率主力进攻湘潭,对战林绍璋,获胜后再全军北上消灭靖港之敌。事实证明,这决议相当正确,塔齐布、彭玉麟、杨载福没让他失望。林绍璋这草包坐拥2万精锐,当塔齐布率3000兵马赶到湘潭时他却一心扎营,白白浪费战机。不久,江忠源之弟江忠淑率4000湘军(属于江家军,曾国藩不能直接指挥)前来协助;彭玉麟、杨载福率4000水师也在同一时间抵达湘潭。此时,湘军兵力虽稍少于太平军却拥有水师优势,军用标准建造的湘军战船碾压以民船为基础的太平军水营,双方算是旗鼓相当了。

可惜,林绍璋在开战之后又接连犯下错误,先是纵容内部新老兵相互械斗,不闻不问;当事情闹大时,则率主力逃之夭夭,只留下部分兵力守城。林绍璋一离开湘潭,彭玉麟、杨载福立刻水师追击,并在下滠司追上,双方再次发生激战,太平军上百艘战舰(民船)被摧毁,林绍璋只能弃船登岸,从陆路折回湘潭,在城下再次遭到塔齐布、江忠淑部伏击。此战,西征军主力2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主帅林绍璋仅带4名骑兵狼狈逃回岳州。

当塔齐布、彭玉麟在湘潭进展顺利之时,曾国藩率水师五营(1500人)、陆师800人、团练3000人,直接杀向靖港,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全歼入湘太平军。可谁知,曾天养、石祥祯这两人骁勇无敌,湘军被打得怀疑人生,一败涂地,曾国藩恼羞成怒投水自尽,却被部下救起,逃过一劫。不过,靖港大捷属小胜,无法弥补湘潭惨败之损失。

曾国藩虽然惨败靖港,但塔齐布却在湘潭获胜,此时信心满满,决定立刻出动主力北上,扩大战果。可惜,曾国藩太过自信,湘军水师总统褚汝航更自信,仗着自己水师力量强大,一路追杀太平军水营,压根不考虑风向、水情之利弊。结果很惨,湘军水师搁浅旋湖港,曾天养乘机率轻便战船百余艘出击,阵斩广东水师大将沙邦镇、登州镇总兵陈辉龙。褚汝航见队友有难,立刻赶来增援,谁知又被曾天养斩杀,副将夏銮也一同阵亡。此战,曾天养以败军之余逆袭成功,太平军士气大振。

旋湖港获胜后,曾天养率麾下3000将士在城陵矶扼险扎营,试图阻止湘军进犯湖北。此时,塔齐布也正好率军赶到,曾天养一见塔齐布来犯,立刻想到林绍璋之惨败,于是怒火中烧。紧接着,曾天养手提长枪,跨上战马,单枪匹马冲入湘军阵营,与塔齐布“单挑”。可惜,曾天养此时已60余岁,体力不足,刺中塔齐布坐骑时因后座力过大而坠马受伤,被湘军小兵割下首级,“单挑”失败。

曾天养阵亡后,所部立即溃散,太平军被迫撤出湖南。此后,湘军进攻湖北,西征战局更加吃紧,武昌危急。

可以说,太平军第二次入湘之战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既没能实现预期之战略目标,还损失了2万精锐,60余岁悍将曾天养阵亡,代价很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