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期三次“皇袍加身”,最后一个名气最大,吃相也最难看

五代时期(907—960),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藩镇割据,诸侯争霸, 53年换了五个朝代,13个皇帝,真是江山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流行搞“皇袍加身”,一些手握兵权的大将,领命出征,部下扯块黄旗子,往他身上一披,一边说着“我不当!我不当!”,一边半推半就,装着很无奈的样子,摇身一变就成了皇帝。

仅从公元926年到960年,34年的时间,就有三位领兵在外的大将上演了“黄袍加身”的滑稽戏,而且吃相一个比一个难看。也许是觉得自己的皇位来得不光荣吧,即位后这几位皇帝治国理政都挺称职,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算得上是明君。其中,最后一位政绩最好,名气最大,不过,在皇袍加身、篡夺帝位上,他的吃相是三人中最难看的。

先说第一位:李嗣源(867—933),后唐明宗,五代后唐第二位皇帝(926至933年在位)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一生跟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南征北战,是辅佐李存勖灭梁建立后唐的最大功臣。

李存勖是个“半截英雄”(小编在《成也宦官败也宦官的悲情帝王》一文中专门介绍过),前半生励志进取,终成功业。建立后唐后,沉溺声色,宠信伶宦,甚至听信谗言,滥杀忠臣大将。李嗣源位高权重,常遭流言谗毁,慢慢也被庄宗猜忌,身边人曾多次劝他早作打算,但他忠心耿耿,不为所动。

公元926年,魏博军发生叛乱,叛军推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邺都。唐庄宗命元行钦征讨,却连连失利,只得起用李嗣源。但庄宗还不太放心,又派人一路监视李嗣源。李嗣源刚抵达邺都城外驻扎,赵在礼就率将校出来迎拜,将李嗣源迎入邺都,想拥立其称帝。元行钦借机诬奏李嗣源与叛军合谋叛乱,李嗣源有口难言,只得半推半就,率兵和赵在礼杀回京城。

此时,正好皇宫内担任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也发生叛乱,火烧兴教门,李存勖被流箭射中身亡,洛阳大乱。镇武军节度使朱守殷派人请李嗣源回城安定局面,李嗣源进入洛阳,在李存勖灵前称帝,史称后唐明宗。

他在位七年,整顿吏治,清除伶宦,减免赋税,国家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五代时期的一代明君。

第二位:郭威(904—954),后周太祖,五代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951—954年在位)

郭威年轻时就勇猛过人,曾和李嗣源是同事,在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亲军中效力。947年,刘知远在山西称帝,建立后汉,帮助刘知远称帝有功的郭威因此屡获提拔。不久,后汉高祖刘知远病逝,其子刘承祐继位。郭威和宰相苏逢吉同受顾命,辅佐新帝。

郭威和苏逢吉一向不和,想排挤郭威出朝,刘承祐继位后也对郭威等功臣十分猜忌,就和苏逢吉合计,以辽军入侵为由,遣郭威出师御敌。郭威刚离开京师,刘承佑就开始诛杀京城中郭威的亲信,然后又下密诏让人暗杀郭威。信使经过权衡,将实情告诉了郭威。

郭威采纳手下建议,伪作诏书,宣称刘承祐密令郭威诛杀诸将,引发将士哗变,一致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于是郭威率兵挥师京城。刘承祐将郭威在京城的家人全部诛杀,连襁褓中的儿子也不放过。之后逃离京城,途中被郭威手下所杀。

郭威带兵入京,假意拥立刘知远的侄子刘赟为帝,之后接报契丹南下,郭威率军北上迎敌。途径澶州时,众将士一致拥立郭威称帝,混乱中有人将一面黄旗披在了郭威身上,郭威返回京城,登基称帝,建立后周。

郭威即位后,治国有方,革除积弊,任贤用能,崇尚节俭,勤政爱民,也是一位明君。

最后说说名气最大、“黄袍加身”吃相最难看的赵匡胤(927—976)

赵匡胤(960—976年在位),原是郭威的部下,郭威死后,养子周世宗柴荣继位,非常器重赵匡胤,封其为殿前都点检,掌管禁军,是世宗的贴身侍卫。世宗在位六年病亡,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宰相范质、王溥辅政。

仅仅过了半年,公元960年,朝廷接报:北汉和契丹联手发兵进犯边境。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大军出京城才二十公里,到达陈桥驿,赵匡胤就下令扎营休息,夜里众将士领聚集在一起,商议拥立赵匡胤称帝。天刚亮,将士们将早就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刚刚起床的赵匡胤身上,山呼“万岁”, 这就是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赵匡胤率兵回师,逼迫恭帝让位,自己顺利登基,改国号为宋。

就历史政绩来说,赵匡胤无疑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登基后,改革政治军事制度,发展经济,减轻徭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基本完成了华夏地区的统一,在位时间和所建王朝的统治时间,也大大长于他的“师傅”郭威、“师爷” 李嗣源,因此在历史上,他的名气更大,“黄袍加身”的成语也成了他的专名词,流传至今。

但就篡夺皇位来说,他的吃相是最难看的。李嗣源本无反意,但受到流言诋毁、皇帝猜忌,有口难言,才半推半就,且篡位不改国号,以遮羞脸;郭威是被皇帝猜忌,欲先加害,后又全家被杀,被逼兵变篡位。这些理由在赵匡胤身上全然没有,他领兵外出御敌,只行军20公里就扎营休息,连皇袍都提前准备好了。即便说一万个“情非得已”,又有几人能信?

各位读者对此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