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纸上谈兵,令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尽数绞杀,原来只是背锅侠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想必所有人都知道,说的是古时候一人十分擅长在理论上谈论兵法,但是一到战场上却被人打得溃不成军。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国战国时期赵国的将军赵括。

赵括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法,颇有才名。在秦国和赵国的战役——长平之战中,赵王任命他为将军代替廉颇征战,却不想初次带兵的赵括太过急功近利,中了敌人的圈套,不仅自己战死沙场,还令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尽数绞杀。千百年来,世人都笑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直至今日,赵括还是被很多人一黑再黑。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倒也未必。

我们看一下长平之战,在赵括接替廉颇前,赵国廉颇对上秦国王龁。廉颇已依仗地势之利和秦军僵持两年之久,廉颇的本意是以逸待劳,拖垮秦军,却不料秦国国力强盛,开凿渠道水路运粮,其运粮速度甚至比赵国更快。反观赵国,本身国力就不如秦国,这场时达两年之久的割据战逐渐暴露出赵国弊端,粮草匮乏,物资不足。

在赵括接任主将之时,赵国国内已经陷入无粮可食的局面。赵王眼看国内如此境况,不免对坚守不出的廉颇有所不满,况且彼时秦军散布谣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不免给了赵王希望,认为与其慢慢消耗国力不如突出奇兵,奋力一击,或许还有希望。于是直接任命赵括为将接替廉颇。

再者,当秦王得知赵国换上赵括后,秦昭王知道王龁对付廉颇还可以,但对付赵括就能力不足了,就暗自任命白起为秦军主帅,王龁为副将。杀神白起乃战国四大名将之首,赵国廉颇虽然也是一代名将,但其擅长守城而白起擅长野战,白起出征以来无一败绩,可以说赵括的对手是空前强大,但他自己却毫无所知,白起为秦军主帅之事一直被秦军严守,意在给轻敌的赵括致命一击。

赵括接替廉颇后,在军阵上,全部更换廉颇的军阵布置,虽然这点为人诟病,但其本意应该是出其不意,毕竟廉颇守城的布置在双方对峙期间应该被敌人所熟知。赵括更换布置虽显冒进,出发点却是好的。可惜他遇见的不是王龁,而是野战经验丰富的白起。

赵括年轻气盛又自小被人称赞,此番被赵王直接任命接替名将廉颇难免会急功近利,想要做出一番成绩。何况赵王在背后给他施压,国情也容不得他在拖延下去,于是他一改廉颇坚守不出的策略,见秦军败退就亲率大军而出,却不想被白起诱入陷阱,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团团包围四十六日,没有粮草也没有援军。(秦昭王征调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赵括几次率军突围而不得出,最后被乱箭射杀,赵军见主帅已死只得投降。白起见赵军投降后,将四十万赵军尽数坑杀,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自此长平之战震惊天下,人们在恐惧杀神白起的同时也对赵括加以嘲讽。

成王败寇,事实上,赵括并非那么不堪。彼时秦国势大,名将辈出,又孤立了赵国,如不殊死一战赵国也只有被慢慢拖垮的份。长平之战,赵括虽然战死却也造成了秦国“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的局面,赵括临危受命,虽然战败却也尽了自己最大能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