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之后强大的赵国,为何轻易为秦国所吞并?

三家分晋后的战国前期,魏国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此时赵国的实力远逊于魏国。赵国曾与韩魏联手共击秦国,但却以失败告终。

赵武灵王继位后,推行了胡服骑射,无人预料到,赵国仅仅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就脱胎换骨,使得北方诸胡俯首称臣,最终灭掉了长期困扰齐赵燕边境的中山国。哪怕是天下至强的秦齐两国,在当时也不愿与新兴的赵国正面冲突。

从地理位置来看,赵国与秦国距离较近,因此两国之间经常出现战争。结果却是一个越打越强,一个越打越弱。国家真正的强大,靠的不仅仅是武力,还要依靠文治,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赵国从军事实力及民风来讲是一个相当强大国家,由于常年面对匈奴作战,所以在军事方面并不弱。而且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下,军事实力更是推到了一个更加高的地步,其在位期间,多次向北方游民用兵,并且消灭了楼烦、林胡和中山国,并向北开辟了云中、代郡等重要战略要地。在当时的整个时代都是属于赵国的,在其余六国之间,合纵连横,使他们各自焦头烂额无暇顾及赵国。

然而赵武灵王晚年因自己的一时糊涂,弄得国家大乱,他自己都饿死在沙丘宫。并且赵惠文王只能算半个明主,此后一代更比一代昏庸。“胡服骑射”的荣光被子孙们代代侵蚀而不是发扬光大发展!

而始皇前面的六代祖先没有一个昏庸无能,尤其是秦惠文王,他重用了商鞅。商鞅的法治。秦始皇的先祖们,一直在侵吞打击六国,不断消耗六国的资源。到了始皇,六国就如同被锈蚀一空的危楼一般,一触即破。

在一方面上“胡服骑射”相对于“商鞅变法”,它的历史意义显然难以望其项背。“胡服骑射”是赵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它最大的贡献就是极大地提升了赵国的军事实力,对经济、政治层面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军事实力的基础就是经济和政治,没有经济和政治层面的支撑,军事就像空中楼阁,这种优势不可能长久。

另一方面赵国在战国长期未得势的一大部分原因是赵国并未能把大部分国力放在争霸上。赵国当时是中原地区阻挡匈奴的第一屏障,长期以来一直与匈奴作战。胡服骑射后赵军的精锐特别是骑兵当是一流。赵武灵王就曾率兵驱逐匈奴,拓地千里。

第三个层面上讲赵国国内的人才“非死即残”,秦国的人才是“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纵观战国时期赵国的种种表现,其最大的软肋在于没有文臣的支撑。并没有出现很多历史上有名的文臣,武将倒是出现了很多,如李牧,赵奢,廉颇,

文臣却只有一位,那就是蔺相如,然而他的作用也有限。这种只注重武力,不注重谋略和政治文化的做法,也注定了赵国的命运。而且更要命的是,作为赵国历史上两大支柱的廉颇和李牧,一个逃往楚国求生,一个被权术弄死,只留着一个郭开弄权。

决定赵国命运的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尽坑赵国降兵四十余万(具体多少这里不做讨论),胡服骑射的精锐部队,大部分已全军覆没,从此各国再也无力抗秦。

而这不仅仅是统治者的昏庸,更透漏着赵国上层阶级的腐朽。若这四十万赵军精锐未被坑杀,赵国还是能和秦国争霸。而秦国扫平六合的时间将大大延长,甚至无法荡平天下。

各位看官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