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被忽略的一位牛人,差点就能成就两国争雄,可惜英年早逝

如果要说汉末时期,最传奇的牛人是谁?当然非江东小霸王孙策莫属,年纪轻轻就建立偌大基业,可惜在正要大展拳脚的时候,却离奇陨落,当真可惜。

感觉孙策的一生,就像开挂了一般,比刘备那可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曹操也是拍马莫及,可以说,汉末诸多群雄中,孙策的起家家底是最弱的,一无显赫家世,二无牛人辅佐,手底下的一切都是自己打拼靠魅力挣来的。你说刘备是草根?人家姓刘就已经是一种不公平了,起家之前就遇到了关羽、张飞两大超级99级BOSS级武力值满值的牛人,一个一刀斩,一个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孙家虽然时代在吴地做官,但是想来也只是小家族而已,不然为何孙坚一直以来没有任何人帮忙?史载孙坚出生前,孙氏祖坟数有光怪。五色云气,上连于天,蔓延数里远近。附近的人都去观望。父老们都说:“这不是一般景象,孙家恐怕要强盛起来了。”可见孙家的确很一般。

虽然孙坚在世时勇猛无匹,人送“江东猛虎”,连董卓都无比忌惮,可见有多牛了,最高做到了破虏将军,豫州刺史,封乌程侯,但是然并卵,死后留给孙策的遗物就一个不知道说是价值连城还是灭族祸害的玉玺以及在三国历史上武力值不怎么样的程普、黄盖等老部下。

孙坚虽猛,但是孙策比之孙坚有过之而无不及,每战皆身先士卒,武力值比太史慈还略高一线。孙坚死时三十七岁,当时孙策才虚岁十七岁,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还没成年,就已经扛起了孙家的担子,当时孙坚是袁术的下属,孙策也只能为袁术效力了,但是孙策有雄心壮志,并不甘于现状。

初平四年(193年),孙策守孝事毕后,与家人渡江居住在江都,准备找寿春的袁术讨回其父孙坚的旧部创立功业及为父报仇。(袁术于190年在讨伐董卓时与孙坚结盟,曾经私自向朝廷上表推荐孙坚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并在孙坚死后吞并了孙坚的军队)。

扬州名士张纮也正因为母亲去世守孝居住在江都。孙策几次拜见,和他研究天下大势。孙策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汉祚衰微,天下纷乱,英雄豪杰,都拥兵自重,各图发展。没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济乱。先父曾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不幸被黄祖所害。我虽年轻识浅,但却有心要干一番事业。如今,我想到袁术那里去,请求他把先父当年的旧部交我统领,然后到丹阳(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吴景,收集流散兵士,东据吴郡(江苏吴县)、会稽(浙江绍兴),报仇雪耻,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您以为如何?”

张纮推托:“我识见简陋,况且又服丧在身,对您的事,实在难以帮忙。”孙策进一步请求:“您的大名,名闻遐迩。四方之人,无不向往仰慕。我的这些打算,成与不成,由您一言而决。您一定要对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报,决不会忘记您的教诲之恩。”说到动情之处,孙策眼中不觉落下泪来。

张纮见孙策言辞慷慨,神色间流露着忠义豪壮之气,深受感动,终于对孙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年周朝王道陵迟,齐桓公、晋文公才能应运而起;王室一旦安宁,诸侯就只能贡奉周朝,尽臣子的本分了。您继承父辈威烈,骁勇善战,假如真能栖身丹阳,召集吴郡、会稽兵马,那么,荆扬二州自可扫平,报仇雪恨也指日可待。那时您凭倚长江,奋发威德,扫除群雄,匡扶汉室,所建的功业,绝不会亚于齐桓、晋文,定会流芳千古,岂止作一个外藩呢?目前世难时艰,如果您想建功立业,就应当南渡,我将与我的好友一起去支持您。”

孙策听了张纮的一番话语,心中激荡难平:“那一言为定!我马上开始行动!只是我有老母幼弟,不便同行,现在全都托付给您。希望您多加照顾,使我无后顾之忧。”对于仍然怀疑张纮为孙策谋主的人,这就是有力的回击,可以说,是张纮给了孙策一个清晰的未来蓝图。

孙策的创业部队才一千多人,而且还与袁术闹得很不愉快,后来下定决心自己创业,渡过长江,吴郡都尉朱治是孙坚的老部下,过去曾任孙坚的校尉,太傅马日磾在寿春的时候,任命朱治为副官,后又被任为吴郡都尉。他发现袁术政德不立,就劝说孙策趁机收取江东。于是孙策就去见袁术。

孙策对袁术说:“我家旧日对江东人多有恩义,我愿带兵去帮助舅父征伐横江。横江攻克之后,我还可在当地召募士卒,大概能召募三万人。那时,我再率领他们助您平定天下,谋成大业。”袁术明知孙策对自己不满,但他认为,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占据会稽,孙策未必能有什么作为,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孙策遂率父亲旧部和自己的数百门客东进。

一路上,不断有人来投,孙策的队伍不断壮大,到吴景的驻地历阳时,已有五六千人。孙策把东进的消息写信告知周瑜,当时,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带兵出来迎接孙策并赞助军粮。孙策大喜,对周瑜说:“有了你的支持,大事一定成功。”于是,孙策立即率部渡江(参见孙策平江东之战),进击横江、当利,相继攻克,樊能、张英战败。接着,孙策连续出击,所向披靡,没人能抵挡他的锋锐,而且孙策军队的军纪严明,百姓们也都相当拥护。孙策的第一目标就是吴郡,并轻松击败刘繇、许贡,夺得仓库中所有粮食和兵器战具。势力越发强大。

而后又击败了会稽太守王朗,庐江太守刘勋,并大败杀父仇人黄祖,当时王朗、刘勋和黄祖实力都非常强劲,可是都被孙策轻松的干掉了。还取了豫章郡,可以说,当时江东六郡皆在孙伯符之手。

孙策平定江东,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周瑜担任江夏太守兼任中护军,吕范担任桂阳太守,程普担任零陵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自己任会稽太守,以虞翻为功曹,以张昭、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士,另外还有众多武将如太史慈、孙河、徐琨、徐逸、黄盖、韩当、宋谦、贺齐、董袭、周泰、凌操、蒋钦、陈武、全柔、邓当、吕蒙等人。

孙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挥霍的孙坚留下的遗产,尤其是在领土方面,几乎无存进,这也导致孙权对领土的执着,哪怕与刘备翻脸也要占据荆州的最主要的原因,孙权不愿一辈子都活在哥哥孙策的阴影中。

曹操听闻孙策平定江东,叹息说:“猘儿难与争锋也!”于是,把弟弟(曹德或曹仁)的女儿许配孙策的弟弟孙匡,又让自己的三子曹彰娶孙贲的女儿。命扬州刺史严象推举孙权为茂才,并发出征召命令孙策的弟弟孙权、孙翊到许都,想以此拉拢和牵制孙策的势力。

能在短短数年时间,凭借千余人的起家部队,全是硬碰硬的打下如此疆域的,也只有孙策了,比大耳贼光明正大多了,大耳贼先是乘刘表死了占据荆州,而后又有带路党占据益州,可以说,除了汉中以外,大耳贼的领土没有多少是光明正大得来的。

但是孙策死的太过离奇,竟然被三名刺客因箭射中脸颊而死?至于派来刺杀的人,正史比较相信是陈登所为,因为广陵太守陈登是陈瑀的堂兄之子;但也有学者猜测说是郭嘉计策,因为孙策势头太猛,引起了曹操的忌惮,关键是年轻。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以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也不能动怒。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这个样子,怎么还能建功立业!”奋起虎威,推几怒吼,创口迸裂。当夜死去。

《搜神记》则说孙策死于于吉为祟:孙策杀死了一个叫于吉的方士,此后,每一独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恼火。这次调治箭伤刚有起色,引镜自照,又见于吉立在镜中,回头看,不见于吉,如是再三。孙策摔破镜子,奋力大吼,伤口崩裂而死。

孙权称帝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为孙策立庙于建业朱雀桥南,其子孙绍被封为上虞侯。

陈寿在传后评论,孙策作为奠基人,但子孙未被封为王爵,孙权于义俭矣,孙盛则持不同意见,当时天下局势尚未统一,宜正名定本贵贱疏邈,不宜给与孙策之子更高的权力与爵位制造内乱机会,此为稳定局势之必要行为,况天伦笃爱,孙权既已将孙策宗庙立于建业,应不会刻意吝于给予地位,这明显是为了稳定国家局势的必要处置方式。否则将会造成类似鲁桓公那样的灾祸。再者孙吴的的皇族体制混乱,比如公主没有封邑,皇子及至很晚才被册封诸侯王等等,这已被视为礼制的缺乏。孙策后代也是一样。

孙策死的时候才二十六岁,当时曹操已经四十五岁,刘备也有三十九岁了;在孙策盘踞江东之时,刘备还在投靠袁绍,毫无地盘,连关羽都被曹操给捉了,不是一个量级的;如果孙策不死,数年之内即可攻占荆州,进而虎视益州,南下交州,天下占据一半,进可北上攻伐曹操,退可依江而守与曹操对立;且孙策比曹操年轻近二十岁,完全可以熬死曹操。

可以说,汉末的历史,在不经意间,被这三个不知名的刺客改变了,也可惜了孙策这员本可绽放更明亮光辉的超级牛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