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前排冲锋陷阵危险性高,士兵们却为何都如此勇猛

在很多的影视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古代的一些战役里面开战之后,双方士兵相互冲锋的场景可以说是非常的恢弘壮烈。大家知道古代的士兵有车兵、步兵、骑兵,还有弓箭手,那么在每次打仗的时候冲锋在最前线的步兵往往会受到后排弓箭手和敌方前排的冲击,损失最为惨重。但是我们发现士兵的冲锋却异常的勇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他们都不怕死吗?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军令如山

首先在部队里面,所有的人都要按照军法来行事。如果违抗军法,轻则杖责,重则砍头,和现在军人的军纪是高度一致的。在一场战役开打之前,主帅都会将士兵进行排兵布阵,谁为前军,谁为中军,谁为后军,谁为侧翼等。一旦开战开始冲锋,前排的士兵得到进攻的命令,就必须义无反顾的向前冲去,如果胆怯,妄图逃跑,同样将会丢掉性命。

比如在大明时期的北京保卫战期间,本来明军的战斗力是远远比不过瓦剌的,如果长期的被围困在城中,也只有等死。于谦这个时候将士兵们全部赶到了城外和瓦剌硬碰硬的对战,并且下令如果谁临阵退缩,立斩不饶。有了这样严明的军纪,明军个个士气大振,奋勇杀敌并最终奇迹般地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况且这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如果是冲锋在前战死是有军功的,家里面的人都是莫大的荣耀,而如果是因为自己胆小怯懦,被自己的人干掉,恐怕自己和家人都要被别人看不起。

第二个原因:利益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则就是做一件事情的风险往往和他的利益并存,风险越大,利益就越大。同样的道理,在古代的战争当中冲锋在最前排虽然风险很大,但是也更容易获得军功,这对于一些真正有能力,有抱负的士兵来说是非常好的逆袭的机会。从大秦时期的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人就会通过在战争中斩下敌军的首级来获得军功,这种方式使得大秦的军事实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比如大明时期的开国名将常遇春,他在地位很低的时候就喜欢冲锋在前,后来坐上主将之位之后也依然有这个爱好。尤其是在古代攻城的过程当中如果谁第一个登上城头,被称作“先登”,有这个特殊荣誉的人是有可能被封侯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古代一些战争当中,主帅为了充分调动士兵们的积极性,命令战争过后所有的战利品都归士兵的所有。这些士兵们作为既得利益者,怎能不尽力而战。

第三个原因:相对安全

我们知道在战争当中,没有什么地方是绝对安全的。其实冲锋在最前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危险,尤其是在攻城战的作战过程当中。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冲锋在前的军队走到城下之后,如果将部队分为前军,中军和后军,那么敌方的弓箭手攻击的最佳时机往往是中军进入他们射程范围之内,而往往不会对前军进行太多的攻击。

而且前军一旦突击到城下开始攻城,弓箭手的射程范围和杀伤力都会受的巨大的影响,反而是中排和后排的士兵更容易受到弓箭手的攻击,或者说双方的危险程度是不相上下的。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古往今来便是如此。其实有很多人羡慕古代的人可以攻城略地,封侯拜相。然而有句话说道:最好的战争也比不上最坏的和平,确实是这样的。在战争时期,所有的人都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随时有性命之忧。希望这个世界以后永远不再有战争,大家和平共处,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